(三)选题的意义
围绕着哲学与人生,尤其是个体的和谐发展这一角度,对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1。 理论意义。从理论体系上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看似是纯粹的心理学范畴,它更关注“是什么”以及具体的现象,而哲学则更强调如何认识和改变世界,关注的是“怎么做”。而从主观感受来看,心理学虽然描绘的是人的心理活动,但常常是用量表等数据化的东西做一个硬性的检验,哲学则更加具有灵动性,没有固定答案。我们之所以可以将人格理论做一个哲学式的讨论,是因为传统的哲学尤其是伦理哲学和道德哲学被认为是不全面的,它没有深入人性最深层的部分,没有办法去说明意识之外的人类情感行为或者道德行为的原因。而弗洛伊德从精神病患这些个体化鲜明的人身上出发,等于他把庞大抽象的道德问题简化成了一个个纯粹的个人心理活动,并且将这些心理活动看作是出于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需要,这本身就是在为哲学给出答案,给出打开问题的钥匙。
2。 现实意义。弗洛伊德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给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以保守和传统为主性格的中国人,在接受到弗洛伊德的人是由性本能驱使的这一观点时,想必是不小的冲击,某种程度上,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作为一种突破性的观点还是不小的冲击到了封建zhuyi思想的,也含有比较鲜明的反禁欲zhuyi的苗头。但是,大部分的国人还是会断章取义或者只做表面的理解,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是在主张性解放的旗帜,这就是曲解了性本能理论的原意了,因此,对弗洛伊德学说作出更多的研究也正是将这个理论阐明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误会,以及正确运用。
(四)创新与突破
本文主要在哲学层面上对人格理论浅显的讨论,在吸取现有学术界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把人格理论的具象化与哲学的抽象化良好的结合。
本文将创新点集中在这几个角度:(1)浅析人格理论的“地形观”到“结构观”的转向。(2)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分析人格理论,过审美式的人生。(3)个体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个人的道德培养。而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会突破的主要有:(1)不去从心理学的维度对人格理论做老套的赘述。(2)以具体事实和文献支撑论点,不做空洞抽象的描述。(3)写出新意,写出风格,将学术性与文学性结合,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人格理论溯源——先驱们思想的回音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所知的任何思想和学说都不是空想出来的,它们的诞生总是与时代气象紧密结合,又在前人的思想精华中进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当然不例外,它的诞生主要可以从历史背景和先驱们的思想精华两方面进行探讨。文献综述
1。时代背景
经过研究和文献的查阅,我们可以知道,对于人类性格特征或是说人格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哪怕今天,我们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而在十九世纪末的西方,人格理论可以说是一个被热烈探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西方新科技的影响,科技技术的革新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因为新技术而提高生产力由此促进了社会的快速进步,另一方面,过于膨胀的物质水平,导致人类成为了物质的奴隶,先进的科学力量和生产力开始支配人、主导人。于是,就出现了人格危机这一时代病。人格危机是指真实的自我与自我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相脱离,理想的自己与现实的自己相分离,导致的一种人格分裂。 用哲学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那么就是指人的本质的异化。虽然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对人格问题作出了种种解释,但弗洛伊德却独辟蹊径,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出了阐述,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在本能的指导下产生的,离开了本能这一重要原因,我们的很多行为就变得难以解释。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剖析深层心理结构,揭露无意识的力量。也正是这些本能之间的相互冲突导致人们产生一些对社会道德文明的不同行为结果。 浅析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7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