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新事物的出现是对旧事物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任何一种新出现的媒体都是对前一种媒体的补救和补偿。但新媒体在起作用的同时,一方面带来纯粹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和困难。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媒体,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海量信息资源的同时,它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必将给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
(一)教育主体的不可见性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中,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他们通过集中授课、个别辅导、实践教学等方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直接面对面的辅导,将事先精心准备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教育主体既清晰可见又具有权威性。但是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处于一种高度开放的状态,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网络上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站点,随时随地发布各种信息,而这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不可见性,既有教育行业的人员,也有非教育行业的人员;既有关心高校大学生的公益人士,也有别有用心的闲杂人等。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巨大的风险和难度。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二) 教育内容的不可控性
网络作为一种开放程度极高的新媒体,尤其是随着一些自媒体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自由发布信息,而这样一来,信息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就处于一种无时间、无空间、无屏障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教育主体层面而言,发布信息的主体来自于各个阶层,具有不可见性;从教育内容来看,信息复杂繁多,真假难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政治鉴别的能力不够高,抵抗不良思想的意志力也不够强,因而,一部分有害的网络信息就会对高校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等造成巨大的冲击;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会趁机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刻意制造并传播一些反动信息,使一些高校学生迷失正确方向;还有一些高校学生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征,在网络上进行人身攻击,发布不负责任的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等;很多大学生还会常常误把网络当成逃避现实生活的避风港,造成与现实社会的隔阂,进而导致现实生活的一系列问题。
(三) 教育效果的不可测性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中,教育活动是在现实中开展进行的,教育地点局限在课堂或者户外,教育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样一种可观测的教育模式,教育者不仅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直接的评估,还能及时、准确地感知受教育者的思想动态、心里起伏、价值审美等。这样一来,高校的相关教育部门就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效果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而网络构建了一个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场所,使信息传播在这种场所下处于一种高度虚拟的状态。因而,很多辨别能力不强的高校学生往往就会在虚拟的环境中接收信息,消化信息。这种虚拟的传播环境很容易使学生陷入一种‘自我’而非‘本我’的状态,他们出于各种因素考虑,会不自觉的掩盖思想、心里的不稳定因素,呈现出一种‘思想状况稳定’的假象,重影响教育效果。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