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文性质观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有着言简意赅的解读,即话语和文字。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了语文的全部含义。人们在生活中,每一天都能用到语言文字,每一天都在丰富着它,包括必要的口头表达,以及阅读、写作,人们都在日常的交流中为其增添新的内容。并且,对于语文能力的熟练运用,还能一定程度地有力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深化学生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所拥有的五千多年历史是其他国家所不能够企及的,因此,教学中更应看重语文所蕴含的底蕴,而不仅仅是单纯地认识到其表面。例如一些现用文字的古代书写方法,或是其在古代时候的字形等等,都是值得人们去探究的珍贵文化宝藏。
在叶老的许多作品中都有涉及语文作为一个工具的属性。叶老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教会学生善于利用这种工具来应对中国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语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与人的交流或是对于自我想法的表达上,语文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视。叶老基于知识的本体属性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在不同时期他曾多次表示,“语言是一种工具”。其中,知识的客观性与人文的主观性都存在,都不能够被忽视。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需要关注其中的人文情怀。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叶老看来,语言不只是一个工具。叶圣陶在所撰的《作文论》中提到:“要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有两个能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 [3](P301)其中,人文性最好的体现便是思想与情感。叶老的思想也正阐明了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养成良好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其中提及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修养等都闪烁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光芒,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作为一项国人必会的技能,在学习生活中是极为重要的,从出生到走入社会,无论在哪些方面,都存在着语文的身影。并且,不同于其他辅助性学科,在学习乃至生活中,语文都非常重要,学生学好语文就是为学好语文以外的学科奠定基础。叶老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训练学生,是全方面的训练,不论是听与说,还是读与写,培育其综合素质,促其成人,如此便达到了“不需要教”,因此语言与文字的修养对于一个人整体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基于阅读、写作等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陶冶每一位学生的品性,尤其是演讲以及书法等等这一些从语文课程中衍生出来的学问,都值得每一位中国人,甚至是国外一些对中国充满兴趣的外国人学习。由此,叶老突出强调了“语文学好之后,便可以学会怎样做人”的思想,这也正是对叶老教育目的的人文性的升华。叶老的语文教育目的观,显而易见地体现在他所倡导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之中,他认为教师教给学生的并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态度与能力,是教会学生“自己走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不是成为他们的拐杖。从而深刻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最终达到能够自觉主动地探索未知,对世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锻炼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能够达到自学而不需要教,这样的语文教育便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文献综述
(四)语文教学法 简论新语文课程改革与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之关系(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9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