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小学高年级异性交往的调查研究(5)

时间:2022-09-21 22:50来源:毕业论文
(二)与异性合作问题表现的现状分析 与异性合作时18。7%的男生显得更积极、乐于接受,85。5%女生对异性合作不高兴,或不愿配合,甚至导致合作的效果

(二)与异性合作问题表现的现状分析

与异性合作时18。7%的男生显得更积极、乐于接受,85。5%女生对异性合作不高兴,或不愿配合,甚至导致合作的效果差、意义不大,这一突出问题表现的根源在于:一是孩子社交焦虑感[5]的映射,孩子担心与异性交往时被嘲笑、看不起,和不是十分熟悉的人在一起没有安全感,会感到不舒服,不善言谈,因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而紧张、焦虑,故而排斥或拒绝异性合作;二是六年级的孩子孤寂感增强,本校父母长期不在家的儿童居多,且离异儿童也占一定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孩子除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外,爱与被尊重的需要长期不被满足,孩子在与同伴交往尤其是异性交往时变得孤僻、内向、自卑、拘谨,故而合作兴趣低、效果差。文献综述

应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本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可每次都是问题一布置下边同桌两两乱哄哄,讨论结束后,大部分小组没有代表自愿回答问题,一小部分成绩十分优秀、又希望得到肯定的、爱表现自己或性格开朗的学生主动发言,但所述都是自己一人观点,没有小组代表性。小组学习在程楼学校高年级实际教学中很难推动,男女生组合,四人一个小组,在问题讨论交流中形同虚设,按说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能简单的讨论交流一些问题,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种现象正是孩子羞于与异性接触,内心孤寂,社会焦虑感的外现。

(三)与异性交往多产生冲突的现状分析

与异性交往多发生冲突,一是与本地的风俗习惯密切相关,程楼学校属于周口市一农村小学班里约有1/2的孩子属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的儿童,加之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多属于传统的专制型和放任自流型的结合[6],孩子的成长缺乏教养、管理、引导,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孩子的对抗、失控行为较为普遍,对自身的成长以及人际交往没有很好的认识和自理能力;二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不够重视,没有心理辅导课程,也没有相关老师进行教育,而任课老师又多为了教书而教书,不愿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想法,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也没有很好的开展起来,与孩子缺乏沟通,孩子得不到关注与支持,潜意识的习惯通过惹是生非来获得关注;三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成长发育逐步提前,小学高年级孩子实际已进入青春期开始时期[7],生理成熟提前,对异性开始产生懵懂的好感,而这一时期的孩子又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非常脆弱,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往往忽略孩子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把对孩子的管理或教育“成人化”,使得孩子在错误面前屡禁不止,无意识的犯错或故意找茬。

六二班上学期有一场学生冲突事件,为期近两个月,坐在教师北边两竖排的前三横排的六名女生,与后边两横排的四名男生,这两个男、女生小组织从期中考试后调过座位这样坐下,没过几天问题就出现了。 先是个别同学去找班主任打报告,刚开始原因大多是,男生动女生的东西,或摸了一下女生;接着男生向女生位置吐痰,女生向男生位置上泼墨水,男、女生互骂等;一大周后,男生开始在放学路上拦截女生,课件不允许女生在楼道玩耍、走动,各种骚扰行为,而女生表现为谩骂或蔑视、翻白眼;中间每次出现问题本人都在尽力调节,可一个月后问题更加严重,男生撕掉女生的课本,把桌子使劲挤在女生身上不让女生坐好,甚至在其他课上跺人。从头到尾这十名学生都有或多或少参与。最终事态严重,本人只好叫家长,进行沟通教育,并进行了调位。后来还有摩擦,但已经收敛许多,把小团体打散后,有些爱找事学生的行为就不太明显了,而另一些爱找女生事的这种行为趋于消失。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小学高年级异性交往的调查研究(5):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9966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