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产业的收入弹性高
收入弹性是衡量产品需求量相对于收入敏感度的一个指标。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必需品,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消费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文化需求作为自我实现层级的一部分属于人类的最高需求。可见,伴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富足,人类的文化需要才逐渐出现,因而文化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文化产业的出现,消费主体的消费能力也需要逐步提高,要求也更高。就一个家庭来讲,当家庭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温饱解决)时,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文化消费需求,并且随着收入的继续提高,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就越来越强。扩大到社会层面,当其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的收入水平就会相对提高,他们的文化需求也会相对旺盛,此时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文化产业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文化产业表现就印证了这一点。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0年短短6年时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23%,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0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1052亿元,多个省份增加值超过千亿元大关。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成了助力文化产业前行的风帆。但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当一个社会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沼,当企业感到步履文艰,当员工们开始有失业的隐忧,当民众的整体收入水平增长受阻甚至大幅回落时,全社会的文化产品消费能力必然随之大幅缩水,文化产业就会陷入调整期。
3.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强
谈及规模,自然而然会想到企业扩建厂房、增加设备、引进人才等扩容、扩产的做法。然而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不仅仅表现在企业内部规模的壮大,更表现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联动规模。
文化产业是通过拉长消费主体与文化附着物之间共容时间来最终实现文化认同的,当然接触的文化附着物越富于多样性,其经济效益就越可观。所以文化产业最忌讳单一、单调的文化产品供应。唯有形成联动规模才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才有长远发展的推动力。从旅游业来看,一个孤立的旅游景地并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必须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增强自己的接待能力,旅游者才可能源源不断的前来消费。如果消费者在体验精神享受的同时要付出身体上的劳累甚至折磨,那就不是观光消费而是一种信众膜拜。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希望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身体也能够得到彻底的放松和享受,那么这就需要旅游业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各个服务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并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让游客真正的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