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4)

时间:2021-01-01 16:40来源:毕业论文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Feldstein(1974)根据传统生命周期模型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生命周期理论,也即扩展到生命周期理论。他持社会养老


(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Feldstein(1974)根据传统生命周期模型提出了更进一步的生命周期理论,也即扩展到生命周期理论。他持社会养老保险是通过资产替代效应和引致退休效应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这一观点。他把消费作为因变量,个人长期收入、家庭积聚的财富以及养老金现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数据是美国1927-1971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之后,得出:养老保险能够在较大水平上减少私人储蓄积聚,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
Wouter Zant(1988)利用荷兰1957年至1986年间的数据,对费尔德斯坦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进行修正。理论证实了养老保险财富可以影响总消费。Wouter Zant根据不同年龄的人对养老金财富水平预期的不同进行分类,将20岁以上85岁以下的人按5年为周期分为14组,分别使用其各自年龄阶段的不同折旧率。此研究的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财富能够显著促进国民消费,弹性回归系数始终在0.11到0.16之间。
戴文斯(1995)基于生命周期假说,使用12个OECD国家的数据分析养老保险与个人储蓄积累二者的关系,却并未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他认为养老保险对个人储蓄的影响要具体国家具体分析,各国家不同的经济形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Aydede(2007)基于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利用土耳其1970年到2003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对社会总消费的影响。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实证分析发展中国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总消费的关系时,首次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基金积累与消费显著相关,社会养老保险显著促进居民消费。
张继海(2008)以费尔德斯坦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为基础,使用2002年和2003年辽宁省的城镇常住居民家庭调查数据,考察养老保险财富积累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保险显著影响居民消费,即居民持有越多的养老保险财富,他们就会支出越多的消费。
魏继磊(2015)根据费尔德斯坦对生命周期理论对修正模型,使用《中国统计年鉴》2005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得出养老保险轨制对消费有正向的激励作用,但激励作用的程度相对较低。
(四)基于迭代模型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巴罗(1974)在传统的代际支付模型中引进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驳斥了费尔德斯坦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得出的养老保险促进居民消费的结论。他认为遗产馈赠冲抵了来源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支付,进而得到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甚微这一观点。同时,针对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不同实证研究,得到了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两种截然对立的结论:时间序列数据得出养老保险推动居民消费,而截面数据得出养老保险抑制居民消费,。
袁志刚(2005)以代际交叠模型为基础,假定不同收入层次的人群,资产代际替代效应也不相同。他认为社会养老保险无异于一种夺取富人财产,救济穷人的行为,即低收入者的非养老保险性储蓄不会因养老保险的存在而明显增加,而高收入人群的储蓄却会因为养老基金财富的减少而增加。所以由于存在这种“杀富救贫”的代内再分配现象,居民储蓄会显著增加。
冯博(2015)以代际交叠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了一个能够体现我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特征对动态两期迭代模型,研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财富支出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开支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正转负,而且负面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养老保险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4):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97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