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建立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发挥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机制保障。印度经验表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可以形成互补的合力。印度软件政策的决策机制,包括NASSCOM的参与机制,较好地体现了这些原则。在印度,地方政府的某些创新:如创建软件科技园区,因为成绩斐然而被中央政府加以推广,并为其他地方政府所仿效;某些建议:如取消全部软件进口税和软件科技园区注册为独立单位,因有影响力的产业协会的大力游说而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并最终成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整个行业为此受益。
相反,由政府包办代替,单方制订政策,不与企业沟通,这样的政策将缺乏实施基础和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流于形式。亚洲各国在这方面的教训值得吸取。
优尔、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策略
(一) 继续加大政府扶持作用
第一,健全法制,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软件发包企业对接包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因此必须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二,政府服务外包,提升外包企业形象。目前政府服务外包还停留在IT等设备文护外包的低层次阶段,距离公共服务等核心内容外包有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试行将咨询、投诉等内容进行外包,这样既为外包企业开辟了新市场,也提高了外包企业的形象。
第三,财税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国家为鼓励软件产业的发展,在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方而给予诸多优惠。但是,为了进一步推进软件产业发展,仍需财税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在增值税优惠方面,软件企业3%的实际税负水平高于设备制造业企业水平2.68%的水平,考虑到国家对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视,这一比例应该继续降低。制约上海乃至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企业太小,相互之间的过度竞争导致每个企业都难以通过资本积累发展壮大。对此问题,政府不应直接干预过度,而可以针对一些国际公认的指标(如CMM5认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发挥金融市场的功能,“间接”鼓励企业之间的合并,促进软件企业做大做强。
(二) 加强人才培养并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被公认为是软件产业四大要素中的重中之重。一个软件企业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员;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成为软件工程师;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称为软件蓝领。三类人才在企业的正常比例呈金字塔形。而上海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大多数软件人才是通过正规的大学教育,集中在软件工程师的层面上。因此,针对现有的软件人才畸形的现状,为了满足上海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对现有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形成新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己经势在必行。可以增加对高级人才的培训,公司也可以对公司内有潜力的人员进行深层次的系统培训,提高高级软件人才的数量。同时可以创建“蓝领学校”以培训基础程序员为只要培训内容,大量培养基层软件人员的数量,使软件人才体系均衡发展。
(三) 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优化产业创新环境
技术创新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技术,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全过程。它包括新发明、新技术的研究和形成过程;应用和实施过程;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扩散过程。软件产业是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为特点的,技术的创新是软件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软件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我国软件产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体制存在着产学研脱节问题。 波特钻石模型上海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11):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