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上世纪末以来人民币一路升值,伴随我国国际收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持续顺差,出现了贸易账户与资本账户同时处于顺差,被称为“双顺差”的局面,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趋于单调,而这一现象在2010年汇改以后尤其是近两年来变化为人民币汇率日趋频繁的波动以及经常账户顺差与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逆差扩大,为了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实现,在新形势下分析总结汇率政策的调整对调整我国国际收支的作用的启示意义更加得到凸显。
二、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一)汇率影响国际收支的理论
解释说明一国的汇率政策如何影响其宏观经济的模型主要包括: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或称为M-F模型)[1],他指出: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无法得到明显效果,在浮动汇率下则能够收获显著的成效;而财政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对刺激经济则有较好的收效,在浮动汇率下则与之相反;此外较为著名的理论是马歇尔-勒纳条件[2]。这一理论揭示了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与该国贸易收支能从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的关系。该国货币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比价降低,能否对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产生积极影响,主要受贸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弹性的影响:假定一国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因而该国能够使其出口商品的供给拥有完全的弹性的前提下,贬值效果便受制于需求弹性。只有当贬值国进口需求弹性大于0,且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时﹐贬值才能增加贸易收支余额。
一般地,货币汇率实质上的变动会导致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相对价格的增减,改变商品和劳务的收入、支出之差,从而影响外汇的供给与需求。但实际汇率变化对贸易相关条件的影响会在某种层面上与其对贸易差额的调整效应相互抵消,实际汇率变动也会引起资本流动的变化:实际汇率上升具有鼓励资本流出——即扩大对外投资,并抑制外国投资进入的作用;反之则相反[3]。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文献综述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变化理论分析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
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以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自此不再单一钉住美元,而是转变为了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自2001年以来其大体变化趋势如图1(数据单位为人民币/100美元)。根据马小芳(2017)[17]的归纳,人民币汇率变动经历了较快升值、基本稳定、弹性增加、贬值压力增大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七月至2008 年优尔月,可以观察到此阶段人民币加速升值;第二阶段是2008 年七月至2010年优尔月,可以发现此阶段汇率曲线接近水平,变化不大;第三阶段是2010年优尔月至2014 年一月,不难看出此阶段汇率波动幅度有所增大;第四阶段是2014 年一月以后,可以从曲线的凹向注意到此阶段加速升值变为了减速升值,在这一阶段此前近十年中人民币兑换美元快速升值总共约三分之一的升值时期结束了。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分析(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