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出口企业低价出口产品概述
(一)出口商品价格的确定方法
出口商品的价格确定方法较之国内商品的价格确定要复杂许多,前者包括货物的价值,运输费用,保险费用,以及出口关税,买卖双方承担的佣金和折扣费用等有时也包括在内。其中,货物价值也即是产品的生产成本,它是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价值的另一种形式。运输费用、保险费用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时产生的,属于流通费用。流通费用又细分为生产性流通性费用和非生产性费用。生产性费用是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劳动价值的部分货币价值的表现形式;非生产性流通费用指相对部分剩余的产品价值转化为货币价值的方式。出口所需要交纳的关税、获得的超额利润和企业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与责任等所发生的一系列费用,这些都是剩余商品的价值转化为了货币价值。国内商品价值一般都是依照在国内生成这种产品所占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然而,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价值不是依照国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由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出口商品的价格制定应该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利税,加上企业必要的出口利润和销售费用等作为商品定价主要依据。
(二)出口商品价格制定影响因素
出口商品的价格制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不同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及其弹性的差别;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关政策;产品进口国的外贸政策;出口产品与国外市场相关产品以及相关替代品的价格情况;本国利率、汇率等。这些因素都对商品定价具有一定的影响。
市场的不同有可能导致需求有所不同,不同的需求又影响了我国商品的出口。如果一国市场对我国产品需求大,这样就有利于我国产品对该市场的出口,相应的出口产品的价格就可以提高。并且弹性越大制定价格应该月底。但是如果该市场的总需求偏小,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脱颖而出,那么我们在制定价格时一定要使其具有价格优势。这可以由下图1得到充分说明。即,图左侧市场1,当在一国的需求弹性较小时,那么他的商品价格就较高。图右侧市场2,需求弹性大,商品价格低。
不同市场的需求弹性
我国的外贸政策是依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时普遍采取的策略是:利用我国独具的资源优势,出口矿产品与国内产量过剩的农副产品;我国的劳动力众多,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且要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出口商品输入国的外贸政策主要是采用控制关税的方式来限制或者鼓励我国商品对其的输入。如果采用较高关税,我国商品的出口价格相应的就应该低些。与此相反,如果关税低,则价格就应该稍微提高些。以此来适应市场竞争。
一国利率高则会吸引国外投资,会有大量的热钱涌入国内,从而导致人民币升值,直接标价下的汇率下降,有利于进口,但是出口受到阻碍。外贸出口竞争激烈,出口企业在此时则有可能采取低价出口。一国利率低会使国内资本外流,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供过于求从而导致人民币贬值,这时候国内需受到抑制,进口受阻,出口得到促进。此时外贸形势良好,外贸出口企业也未必采取低价就可以获得可观收益。
(三)低价出口商品特点
我国的低价出口产品[1]结构档次不太高,大多数低价出口产品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投入较少、技术含量较低、加工环节相对简单。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主要是出口初级产品,包括食品、矿产、面纱等中间产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快速的发展,使我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得到改善与优化,由初期以初级产品、矿物燃料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变成了以制成品、机电产品为主的结构形式(如表1)。外商资本注入使加工贸易行业,使其得到快速发展,机电产品多年来居高不下。机电产品虽然从表面上看属于高资本和高技术的产品,但是这些机电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很多都是进口的,仅仅是在中国完成重组与安装,因此本质上来说,我国的生产活动还是附加值较低,技术和资本含量较低。时至今日,我国出口的加工制成品中,依然只有少数产品能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许多企业仍然缺乏自己有效的销售网络,因而出口商品的总体状况是卖价不高。 我国出口企业低价出口的弊端及改革(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3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