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将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手段与股市联系起来,研究主并方是否成功地通过操纵盈余误导了投资者,比顺势抬高他们的股价。现有文献鲜有检验管理者是否通过操纵应计利润项来影响股价。因此,本文会研究主并方发行股票时有关的市场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如何与主并方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关联。Myers & Majluf(1984)[16]指出并购时所选择的不同支付方式会传达出不同信号(信号传递理论)。比如,当主并方采取股权支付时,传达给市场的信息是主并方认为自己的股票被高估。所以本文研究的另一个点是:即使投资者在利润宣告时被管理层事先实施的盈余管理所误导,但由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存在,管理层是否会在并购公告时修改之前的不当盈余。
(2)本文会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并购的动机做出阐释。Shleifer and Vishny(2003)[17]提出了股票市场推动并购理论,基于“理性的管理者能对不理性市场做出回应”,而且不当估值“是公司想要高估他们股价的一个重要动因,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用被高估的股票来完成并购”。然而反过来看,一旦盈余管理可以广泛地左右公司并购,特别是当投资者难以辨识那些被修改的收益数据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有效资源配置作用便会失灵。Young(1999)[18]指出会计应计项目很大程度上成为了管理层修饰报表盈余的一个工具。而且由于这些会计项目不透明、能够证明这些数字的相关信息非常受限,相关利益主体便很难识破其中的主观性并及时规避这些数字带来的影响,导致经济效率低下。
(3)由于并购前实施的盈余管理只是影响盈余在不同会计期的分配,那么在并购后的年份中,调增的盈余会逐渐反转,本文也会研究盈余管理的反转是否影响了股份支付收购后公司股价的持续低下。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实际上是价值破坏属性的。通过增发股票的主并方的长期表现是低下的。Sloan(1996)[19]提出“应计异象”,即投资者无法正确理解盈余中的应计成分和现金流成分对未来盈余的预测。当未来收益比预期的低时,不当价格会被修正,负向的异常收益率便可被预测。由于这些高估的应计成分受盈余管理影响,本文将应计的高估与前述的股市驱动并购理论联系起来,研究并购前盈余管理的转回是否能预测换股收购主并方的长期不佳表现。 并购前后股票价格与盈余管理(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2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