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的过程,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找出其某一特定时期发展演变特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长三角地区空间结构整合及其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甚至于为整个中国以后区域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而且在我国实施城市群战略、展开城市群规划热潮的背景下,对新的城市群发展演化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已经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1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1.1城市群概念及缘起
城市群内居于核心地位的城市对群落内其他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和主导作用。齐康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由于快捷的信息传播及便利的交通运输,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和人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和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1]。通常讲,核心城市最先形成,成为整个区域发展的领头羊,然后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当然周边的地区也会受到辐射,随之崛起。陆玉麒提出,当城市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大,城市社区就出现了。城市群通过优化各成员空间布局,深化成员间的合作,促进各城市间优势互补,扩大了成长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健康发展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巨大的发展潜能,从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2]。
法国地质学家戈特曼首次在他的书中写道“大都市”这个词,认为一个城市的经济构成、文化发展、历史演化等在城市群中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在经济合作、信息交换和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行政区划在各城市之间慢慢的消失,反而这种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并且经济区域功能逐渐加强,继而发展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周边的地区会随着大城市的发展而扩大。
1.2城市群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指在一定区域内自然、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空间组合。它受到区域内部多种不同要素结构间转换关系的制约,反映了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于区域表面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空间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要素集聚与配置空间表现,是各种物质要素在区域空间中相互位置、相互关联及相互作用等所形成的空间组织关系和分布格局[3]。每个城镇都要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和特点,发挥各自相对优势,在相互补充与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2挥整体优势带动城市群发展;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不能机械模仿成功区域发展模式,而要仔细剖析本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形成符合本区域发展要求的思路与措施;在城镇群体空间结构体系的开发和运行中,相关要素是活跃的,而结构是相对稳定,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往往会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在这个稳定的状态下,城市群内的各要素积极发挥作用,促使城市群协调发展。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1.3国外的城市群研究与相关概念的提出
在地理学方面非常有成就的德国克里斯泰勒首次提出了城市区位论,并把相关的研究成果聚集在1933年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他的理论把地理学中相关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中相关的价值观点结合了起来主要探索了城市有关数量、分布、规模的一些特征规律,提出了开创性的城市聚落分布的呈现三角形、而市场地域则呈现六边形的空间结构的观点[4]。
国外学者对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相对较早。早在1957年,法国城市学家戈特曼就对现代化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做了研究。他研究了美国东北一带的大都市区聚合成为大城市经济区的现象[5],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62年,R.Abler也对城市群空间结构提出了相关理论,它在土地利用、劳动力、人口等方面,分析了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区的形成及其阶段性[6]。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演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6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