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在十七大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进政治报告里,表明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看、社会的新要求,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苏州高新区响应政策要求,甚至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着力发展生态文明,在这其中却不免会有泥泞曲折。面对新环境下的新问题,苏州高新区做出了不屑的努力,多角度多方面尽可能地改进,不同地域的发展也是要因地制宜,本文将就高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2 文献综述
3 苏州高新区发展历程
本文把苏州高新区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少儿期为1986-2000年,是发展的前期铺垫时期;青少年期为1996-2006年,像一个叛逆的孩子,寻找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发展模式;青年期为2006-2020年,这时候的高新区已然成为顶梁柱,为苏州发展撑起了一片天,学会规划好将来,有了前进的动力和目标。
1992年前,即苏州高新区成立以前,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人口数量极速增长,原来集中于古运河以东的老城区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时的需求。而高新区位于苏州古运河的西侧,成为了苏州区域新规划的首要选择,发展目标明确,成为居住与工业相结合的宜业宜居城区。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在苏州合作建立工业园区。“东园西区”的建立决定,是苏州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政府以及很多学者一开始都表示高新区应该加强工业建设,以此来推动整体的发展。但是在这期间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收获颇低,高新区的发展远不及其他区发展迅速,甚至被原先不及的很多区域反超。例如木渎古镇所处的吴中区,它凭借自己的古镇优势,依靠自己古镇的特色发展旅游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从而支撑城区的经济建设。而高新区的脚步却是停滞不前,城镇发展过于缓慢,农村的建设缺少动力。
2000年,苏州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原先的吴县市被撤销。2002年,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被划分入高新区,这一举动是个转折点,高新区的GDP数值开始上升,面临经济模式的第一次转型,不再单一的发展工业。整个土地区域被重新进行了规划使用,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2000-2006年,苏州市区新面积达到了177。17km2,是原来面积86。53km2的两倍之多。
2005年苏州高新区与个别其他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论文网
开发区名称 第三产业用地 生产性用地 基础设施用地
苏州高新区 59。12 27。48 13。40
苏州工业园区 22。85 60。01 17。14
江苏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 0。00 89。07 10。93
江苏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16。00 66。00 18。00
单位:百分比
通过上表,可以不难发现,在2000-2006年的发展中期,高新区在用地结构上相较于其他开发区就已经凸显出它的“叛逆”,半数以上的土地都用于发展第三产业,走着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退二进三”已然成为高新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苏州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现状问题及建议(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