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按侵入体的形状和材料的特性分类;
(4)按撞击的初速度的范围分类;
其中,速度对撞击现象的影响特别明显,相比较其他因素具有显著变化,因此通常都采用根据撞击初速度的范围分类的方法。
由于撞击初速度的不同,我们对高速撞击现象分类如下
(1)低速撞击(<500m/s ),所研究的问题属于结构动力学问题,这时局部侵彻与结构物体的总体变形效应紧密相关;
(2)稍高的撞击速度(0. 5 ~ 1 km/s ),在撞击点附近区域(大约2 ~3倍的直径范围内)的靶材起主要作用,结构效应处于次要地位;
(3)撞击速度进一步提高((1~3km/s>,撞击点的局部应力大大超过靶板材料强度,靶板材料性质可用流体作近似处理,密度是主要的参数;
(4)更高的撞击速度(3~12km/s ),弹、靶材料可按流体动力学处理,但材料的可压缩性不可忽略;
(5)极高的速度(>12km/s),撞击区的能量沉积速率很快,以致会发生相撞物体的汽化爆炸现象。
2.1.2 跨介质运动过程分析
当穿甲弹丸以较高的速度对靶体作用时,在作用界面上会产生很高的压力区。弹、靶材料在此高速碰撞中会发生破碎、飞溅。同时,在靶体表面上也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大的弹坑。
由于靶板在此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和相互摩擦,在共同作用的范围内产生了极高的温度,导致弹靶材料发生复杂的变形和破坏,并最终完成弹丸对靶板的侵彻过程。根据弹丸对有限厚靶板的作用现象,可以将其侵彻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飞溅开坑阶段、准定常侵彻阶段、穿透阶段或刚性冲塞阶段。 小口径弹丸跨介质弹道特性+文献综述(3):http://www.youerw.com/jixie/lunwen_2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