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时,以绝对压下量表示轧件高度方向的变形,即轧制前后轧件高度的差值
绝对压下量与轧件原始高度之比值称做相对压下量或变形程度,用符号ε表示,则
(6.1)
若无宽展时,则
或
在轧制时,相对变形沿接触弧是变化的,变形区中任意断面上的相对变形为
式中 hx——变形区中任意断面上轧件的高度。
相对变形不能确切表示某变形瞬间的真实变形程度。真实变形程度可表示如下:在变形过程中,如原始高度h0经过无穷多个中间数值逐渐变到h1,则由h0到h1的终了变形程度可看作是各阶段相对变形的总和,即
或
用对数表示的变形,反映了工件的真实变形程度,所以称真正变形r(真应变)。可以看出:1)一般相对变形不能十分确切地反映工件的真实变形程度,变形程度越大,误差越大。只有相对变形ε小于10%时, 。2)在连续变形过程中,真实变形r具有可加性,而相对变形ε无可加性。
真实平均变形程度可表示为
(6.2)
(5) 轧制时的前滑和后滑
试验测定表明,在一般的轧制条件下,轧辊圆周速度和轧件速度是不相等的,轧件出口速度比轧辊圆周速度大。因此,轧件与轧辊在出口处产生相对滑动,称为前滑。而轧件入口速度比轧辊圆周速度低,轧件与轧辊间在入口处也产生相对滑动,但与出口处相对滑动方向相反,称为后滑。
由于存在前滑和后滑,则在变形区中必然存在着一点,这点上的金属移动速度与轧辊圆周速度相等。该点称为中性点(中和点)。过此点具有相同条件的断面称为中性面(中和面或临界面)。中性点到轧辊中心之连线与两辊中心连线之夹角γ,称中性角(临界角)。
中性角的值是根据变形区内速度关系及力系平衡条件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6.3)
无张力时
(6.4)
式中 μ——轧件与轧辊之间的摩擦系数;
T1、T0——轧件的前、后张力。
如图6.2所示,中性面右边的变形区称为前滑区,中性面左边的变形区称为后滑区。
图4.2 前滑区及后滑区
(6) 轧制过程的建立——咬入条件
只有轧件被轧辊咬入进入变形区,轧制过程才能建立。轧件咬入条件,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开始咬入阶段和已经咬入阶段。
开始咬入阶段:当轧件与旋转着的轧辊接触时,轧辊对轧件作用有正压力N及摩擦力T,如图6.3a所示。并且
式中 μ——摩擦系数。
当轧件与轧辊接触瞬间,在力的所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则
式中,G为惯性力,若忽略不计,则其平衡条件为 HC轧机辊系设计+CAD图纸(4):http://www.youerw.com/jixie/lunwen_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