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开题报告 >

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开题报告

时间:2018-12-16 10:08来源:毕业论文
一、选题意义 受一些通俗演义及剧本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诸葛亮与魏延关系的认知都存在误差,对魏延本人的认识也有一定的误解。本文主要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料进行分析

一、选题意义  受一些通俗演义及剧本的影响,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诸葛亮与魏延关系的认知都存在误差,对魏延本人的认识也有一定的误解。本文主要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子午谷奇袭”和“南谷口事件”两大方面,探究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澄清魏延的形象。31549
  本文主要研究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通过两人关系的研究从而了解蜀汉政权中臣僚之间的关系以及诸葛亮的用人方针与政策,从而了解“南谷口事件”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两人关系的研究,了解《三国志》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进一步了解《三国志》的内容。论文网
二、学术回顾
  关于诸葛亮与魏延关系的研究,许多学者已经发表了文章。
  一种是诸葛亮用人的原则和方针有问题,魏延被杀和诸葛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魏延之死是诸葛亮的过失,也是蜀汉政权的损失。“子午谷奇袭”的分歧是诸葛亮不用魏延,“南谷口事件”的爆发也是诸葛亮没有处理好臣僚之间的关系。如徐澄清的《评诸葛亮用人与魏延之悲剧》。
  另一种是诸葛亮正确处理了与魏延以及众臣僚的关系,魏延与杨仪矛盾的爆发是自身的原因,诸葛亮已经做得很好了。“子午谷奇袭”不被诸葛亮采纳是有原因的,“南谷口事件”的爆发也是魏延与杨仪个人性格及矛盾导致的。诸葛亮的用人方针和原则并没有问题。如李殿元 《诸葛亮与魏延关系新论》。
三、框架结构
  本文主要围绕“子午谷奇袭”和“南谷口事件”两方面来探究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
  第一部分,诸葛亮与魏延在“子午谷奇袭”一事存在分歧,通过分析奇袭计策成功的可能性以及诸葛亮不采纳魏延奇袭计策的原因两方面来考虑两人的关系。诸葛亮并非不用魏延,相反魏延在诸葛亮的战略体系和北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开府治事后魏延官职仅次于诸葛亮。
  第二部分,“南谷口事件”的爆发不仅涉及到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还包括魏延与杨仪的关系,甚至是诸葛亮的用人方针和原则问题。针对魏延与杨仪的矛盾,诸葛亮并非听之任之,“南谷口事件”的爆发可以说是魏延与杨仪两人的咎由自取。
  第三部分,通过研究“南谷口事件”爆发的具体经过和结果,探究事件爆发的具体原因以及魏延违抗诸葛亮撤军遗命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研究诸葛亮与魏延的关系。
四、主要观点
1.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治理国家,建设民生是长处,却是“奇谋为短”,因此拒绝魏延的奇袭之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性格谨慎的诸葛亮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
2.诸葛亮深知魏延和杨仪两人的毛病,还重用两人,恰恰说明诸葛亮用人是取其长处。“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说明诸葛亮十分重视两人的才能,而不是求全责备。
3.即使是临终之时,诸葛亮作出的决定仍然考虑到了魏延,考虑到了其不撤军的可能性。却不料魏延太急于证明自己,杨仪又趁机公报私仇,两个人都作出了最坏的选择,种种原因导致了“南谷口事件”的发生。用陈寿的话来说就是,“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五、资料准备
陈寿 《三国志•魏延传》
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 《三国志•杨仪传》
陈寿 《三国志•费祎传》
朱大渭、梁满仓 《诸葛亮大传》 诸葛亮与魏延关系开题报告:http://www.youerw.com/kaiti/lunwen_277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