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掩饰盈利质量问题的手段
(一)处置长期资产随意化
长期资产是文持公司经营活动的资产,是公司具有长期经营能力所需,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将其出售以及清理产生损益,因此这种由非常事项产生的损益归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末利用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其他长期资产等,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已成为上市公司常用手段。如四川双马2012年前三个季度亏损863.08万元,年底公司协议出售其绵阳分公司及本部闲置资产给绵阳艾文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交易价格合计1760万元,一举扭亏为盈。同样的,中海集运在2012年度由于燃油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加,造成营业利润呈现-14.39亿的情况下,依靠年底2次处置集装箱(获利11亿左右)以及3季度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获利4.84亿)的确认,最终实现了5.23亿的年度盈利,也成功在年底扭亏为盈。
(二)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化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由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减值等以外的资产减值,一经过计提和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年度中不能再转回,这无疑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但是同时准则中所规定的能够转回的则被看作为经营性损益,为上市公司利用其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可能。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表,少提或者不提减值准备,以达到扭亏为盈的目的。有的ST公司在当年亏损已无法补救的情形下,反而过度提取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在次年将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实现了虚增来年的利润,达到ST公司在下一年度顺利保牌或者摘帽的目的。如电源设备企业东方电气2012年度4季度净利润创3年新高,其中净利润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很大,由于资产减值损失转回而使净利润增加的4.71亿元,占当季净利润的比重达到100%。
(三)实行债务重组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有些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公司亏损或者资金周转不良,公司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来达到改善其经营状况以及文持账面利润的目的。近年来,对于很多迫于摘牌压力的ST上市公司来说,债务重组已成为它们摆脱不良经营状况和账面赤字,实现业绩增长的最佳途径。如ST天龙在上市的11年中,先后有三年是通过债务重组来扭亏为盈。每次刚扭亏为盈后第二第三年又连续亏损,公司就再次故技重施,实施“债务重组”来扭亏为盈。其间经历了从天龙集团到ST天龙,再到*ST天龙,然后又回到ST天龙,再回到*ST天龙,后来又重回ST天龙的艰难历程。
(四)政府补贴边缘化
政府补贴有和资产相关的补助,也有和收益相关的补助,这就造成了无法合理划分政府补贴的情况的产生,由此也导致相关账务处理方面也具有了灵活性,给公司利用政府补贴所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制造了机会。作为地方政府而言,出于对地方的保护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或自身政绩的考虑,往往不希望看到当地的上市公司遭遇摘牌的命运,为了其能够顺利保牌,当地政府可能会给予这些公司较大金额的财政补贴,助其摆脱摘牌命运。或者是出于为了募集资金发展经济,从而增加地方税收的目的考虑,地方政府会采取给予特殊补贴的途径进行干预,协助亏损企业提高业绩摆脱亏损。然而,对于取得巨额政府补贴的上市公司来说,其将来是否能够继续获得政府补贴却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根据澳洋科技2012年度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7.17%,约为35.5亿元;然而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565万元,实现扭亏;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公司净利润则再度亏损,亏损额为7052万元。其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得到约1.25亿元政府补助,正是受益这笔补助的发放,公司当年度净利润才能实现扭亏。诸多ST公司例如*ST吉纤也是通过去年底接连获得的节能减排、余额回收节能补贴、供热补贴等共逾1亿元的政府补贴才得以实现扭亏。 非经常性损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6):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