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研究结论 15
6 对策建议 16
6.1 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16
6.2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16
6.3 拓宽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16
6.4 制定严格的财务制度 17
6.5 增加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意识 17
结束语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一 22
附录二 26
附录三 30
附录四 34
1 引言
创业板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是对主板市场的补充。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我国主板市场对上市公司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创业板市场相对条件较宽松,因此创业板市场为那些暂时不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提供了有效的融资平台和成长空间,特别是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而言,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从2009年9月30日开市,到2013年12月31日,历经四年多的快速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已发展到拥有355家上市公司,相较于最初的28家上市公司,增长了10倍多,如今的355家上市公司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行业,占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的22.51%,总市值达1.5万多亿元,占深交所总市值的17.17%。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不但会对上市公司的规模、未来的经营方向、战略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密切的对我国创业板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低下,不但会影响上市公司本身的成长,同时反映出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损害投资者信心,不利于上市公司今后的融资活动,另外也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和配置效率的低下,最终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研究,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笔者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在借鉴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选取1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即DEA),检验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高低。在实证研究结果之上,为提高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融资效率提出一些建议。另外,通过此研究吸引更多的监管者、公司管理者、决策者、投资者等对此问题的关注,以期各方能够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改善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现状。
2 融资效率的相关理论
2.1 融资效率的概念
国内学者受到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不够发达,起步较晚的影响,对融资效率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国外学者而言,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基于这一现状,对于融资效率概念的理解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且差别较大,至今还未能达到一致。
我国学者对融资效率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曾康霖是我国学者当中,较早开始研究这一领域的人之一,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提出了“融资效率”这一概念,但并没有对这一概念的做出明确的定义。他分析了七个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效率和成本产生作用的因素,并指出企业在选择融资形式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融资效率和成本因素。本文通过查阅各期刊杂志,归纳总结了以下几种关于“融资效率”定义的常见观点。
从融资能力的角度看,叶望春(1991)在对金融效率进行研究时,通过对企业融资效率、商业银行效率等的研究,他认为企业具有良好的金融效率时,才能够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带来企业所需的资金。从融资对企业的影响角度看,宋文兵(1997)将融资效率分解为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方面。交易效率指企业尽可能地在融资过程中花费最少的费用,将成本降到最低;配置效率指企业对其拥有的资源在经营活动中合理地分配,尽量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从纯经济学角度看,吕景波(2003)认为融资效率指企业进行融资活动后,资金的使用对企业价值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包括成本、收益、风险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角度看,方芳、曾辉(2005)认为融资效率指的是: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最少的投入,最小的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为企业争取到足够多的资金,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回报。从融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看,杨兴全(2005)将融资效率分解为治理效率、选择效率和配置效率。他认为融资效率是指企业进行融资行为前后,公司业绩所体现出的变化程度。聂新兰、黄莲琴(2007)认为融资效率包括交易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这一观点与宋文兵的观点相似。即认为融资效率应为企业的融资行为为公司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给公司创造了多少的收益。 创业板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实证研究(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