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来源: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名称:民办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的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5D450。
目前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促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特别是会计专业,报考该专业的学论文网生及招收院校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中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依然得不到满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所需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做好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工作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问题分析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普及,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越来越重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但其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相互脱节。
(一)课程定位失准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定位不准,大部分教师对这门课程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是将其当做软件编写课程,就是将其作为软件培训课程,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准确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需要讲授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及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实际授课中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会详细讲解,不论是对理论知识还是软件操作知识,都只能点到为止。
(二)内容过于陈旧
目前计算机技术一日一变化,因此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速度也很快。就像会计主流技术已经以ERP软件技术为主,该软件技术依托于网络。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以前,明显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造成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出现教材落后于课堂内容,课堂内容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的怪圈。
(三)课堂讲解欠缺
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所有的知识,能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而且一旦出现技术进步,所学的知识就会落伍。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实行满堂灌的理论模式,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自身创造性思维被限制。
二。构建完善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就是向就业看齐,那么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如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完善。
(一)建立健全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为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通用标准及人才质量评价标准。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的具体情况,应该在考核中凸显出实践应用性,特别是考核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考核体系及标准。
(二)遵循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就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目标。课程体系中应该表现出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因此在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时,应该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合,做好职业分析工作,形成一个兼顾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的课程体系。除此之外,为了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职业岗位性,应该针对每一个专业技能设置相对独立的课时与学时。
(三)做好实训基地建设
实际中需要做好校企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双方互赢的目的,让校企合作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圈子。这就需要改变现如今校企合作难以开展的局面,尝试着与多行业多企业展开接触。与此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应该合作建立一个相对固定的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习基地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这里可以选择与会计事务所合作,通过代理记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真是企业经济业务往来的账款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四)课程体系与职业认证相结合
市场经济中虽然需要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线应用人才,但还存在着大量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如何让自己在一群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中凸现出来,就需要用证书为自己增加砝码。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的绿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资格证书等。高职院校应该将这种职业认证与课程体系联系起来,基础会计实训安排在基础会计课程后面;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一周有两节理论。四节实训课程;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前需要通过会计综合模拟训练判断其职业技能水准,融合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作用,既锻炼学生实训能力,又等于做了一场岗前培训;课程体系结构应该与国家职业标准规范相衔接,这就将实际教学与市场相互联合起来,培养出一大批满足市场及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高校需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形势下各个高校需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度,唯有如此,方能保证经过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在走上岗位后快速适应工作。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给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重视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會计电算化专业課程体系研究【1888字】: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4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