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财务危机预警
2.2.1 单变量财务指标预警模型
最早的财务预警研究始于信用预警研究。1849年,美国辛辛那提州著名的邓白氏公司(DB,Dun&Bradstreet)公司负责组织提供独立的信用调查,邓白氏公司之所以能领先于全球的信用调查公司,是因为它独创的DUNSright流程。客户可以根据邓白氏公司提供的独立信用调查来作出决策,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增加现金流量。国外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1928年,亚历山大•沃尔在所著的《信用晴雨表研究》以及《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两本书中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在这两本书中他选取了7个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指标,并赋予指标一定的权重,然后根据行业平均数确定标准比率,将公司的实际比率与标准比率对比,将对比得出的相对比率与之前所确定的各指标的权重相乘,得到最后的综合比率,他的方法开创了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线性结合和综合评价的先河。最早对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的实例是Fitzpatrick于1932年的一元判定研究,他以19家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配对研究来判断企业是否有财务危机,他将样本划分为破产组和非破产组两个对照组,结果发现判别企业财务风险能力较高的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净资产收益率)和股东权益/负债总额(产权比率)这两个指标。最早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财务失败问题的是美国财务专家Beaver,他首创在单变量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他使用5个常用的财务指标分别作为自变量对79家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和79家经营状况困难的公司进行一元判定,发现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负债总额(债务保障倍数)指标来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效果最好;用“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净利率,ROA)和“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次之。综上所述,虽然Beaver的单变量指标能对企业一定发展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作出预测,但单变量指标存在的缺陷也十分明显:(1)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负债总额”(债务保证倍数)指标只考虑了企业负债总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构成情况以及负债是长期性的负债还是短期内的负债,因而该方法对于判断一些由于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财务危机的企业是不准确的;(2)因为不同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时间和机制都是不相同的,例如,应收账款科目在现阶段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但在长期应收账款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而“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净利率,ROA)这一指标没有考虑资产的构成情况还有资产的流动性情况,;(3)由于每个企业的长期资产与短期资产,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的构成情况都不尽相同,而这两个会计科目构成情况不同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也会不同,“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这一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这两个指标的构成情况(4)单变量分析法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它只使用单独的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而每个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却出现指标得出的结果不相同的现象。单变量只能考虑到企业财务状况的某一个方面,不能兼顾企业的偿债能力,运营能力,长期发展能力的分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单变量指标分析方法最终被多变量指标分析方法替代。Beaver(1966)用反映公司不同财务特征的6组30个变量进行了检验以此来判断这些指标对公司破产前1-5年的财务状况的预测能力,发现判别企业财务危机最有效的两个变量是: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净利率)和(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负债,但在1966年美国的会计评论上,该方法已经被认定判定企业财务风险失败。 我国信息电子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4):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9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