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用违约互换简述
2。1 信用违约互换定义
Credit Default Swap(CDS)——信用违约互换,又称信用违约掉期,属于金融衍生品的一种。一直以来,在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投资者始终面临着一种潜在的风险:债务人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如此一来债权人手上持有的金融资产就会发生贬值,使得债权人“血本无归”。因此如何剥离和转让违约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规避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出现则填补了行业上的空缺。信用违约互换在本质是一种贷款违约保险,由摩根大通于1995年首次创立。在信用违约掉期合约中,交易双方分为买方卖方两个法人,其中买方是想要转移信用风险的一方,主要是一些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而卖方是提供担保,承担风险的一方,主要为一些保险机构,对冲基金。信用违约互合约的买方针对特定的债务定期向卖方支付一笔固定的费用,一旦合约期间第三方债务主体无法按时还款或者无力还款的话,买方有权利向信用违约互合约的出售方就行索偿。由于支付的保险费很低,即便是合约期间并未出现违约情况,信用违约互合约买方持有者损失的仅仅是支付给卖方的合约费而已,所以CDS一经面世就迅速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全球交投最为活跃的信用衍生品。随着数十年的进化和摸索,CDS的形式和内容也得到了更大的扩展。
2。2 CDS的功能
2。2。1有效规避市场的信用风险论文网
在信用衍生品问世之前,大多数金融机构管理信用风险主要通过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审查信用贷款记录,信贷资产证券化这几种手段,这些手段不仅成本较高而且由于手续繁杂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寻求贷款客户的积极性。CDS作为一种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它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将信用风险转移,在风险控制和与客户关系之间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平衡。
2。2。2增强了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
信用违约互换所具备的可交易性特性使它相比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而言具备了更大的流动性。并且在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下,对于有些达不到资产证券化的金融资产银行可以在继续保有这些资产的前提下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将资产风险转移给其他投资者,极大地增强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2。2。3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一旦市场中信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化解,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就可以被显著降低,随之而来的是交易成本的减少,相同的资金得以更有效地利用并且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的出现同时也拓宽了金融市场的范围,给予了投资者更多的选择,让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市场,在无形之中也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
2。3 CDS 的国际发展状况
信用违约互换的雏形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1995年摩根大通完成了它的第一份信用违约互换合约,通过游说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并向其买入信用违约掉期产品,成功的将埃克森美孚的信贷风险转移出去。1999年,国际互换交易和衍生工具协会首次标准化了信用违约互换合约,2003 年和2009年两次根据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情况和全球经济大环境对信用违约互换相关问题进行了修改[1]。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为金融机构在分散市场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得到市场参与者与监管当局的普遍认可,信用违约互换市场也由此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2002年至2007年,信用违约互换的名义总额从当时的2。19万亿美元飙升至62。17万亿美元,而2007年以后由于对信用违约互换产品的滥用导致了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信用体系的崩塌给信用违约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CDS的交易存量规模也随即降低,其名义总额从高点回落至 2008 年底的38。56 万亿美元。2008年过后由于各个国家的监管收严,CDS的存量规模进一步萎缩,截至2016年6月,CDS名义本金余额11。8万亿美元,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 信用违约互换及其风险研究(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9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