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会计制度经历了30多年的演变道路。1978年至今,总结如下三个阶段[12]:
第一阶段:1978年到1992年:1985年出台《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这项会计制度首度参照了国际惯例[13];
第二阶段:1992年到2006年,1992到1993年出台并施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俗称“两则”)[14];
第三阶段:2006年至今,会计规范体系逐渐形成。
表2-1 各年度会计制度改革内容[15]
年度 发布内容
“两则”等。
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
首个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7项具体准则。
非货币性交易。
企业会计制度等。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六项具体准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
17项征求意见稿。
正式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
1993年以来,各项制度不够系统,实行范围不宽。这些早期尝试性改革措施;2001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在我国企业会计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2006年提出了一整套新的会计政策,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进一步国际化。2013年,王彤在《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15]中表示: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南京新百财务报告分析的局限性及措施研究(3):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6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