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效仿大型国有企业的成熟的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构建,所以,在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方面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所以,可以将制度化引入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即引进现代企业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自我约束体系,同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这些都是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2 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2.1 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它是指由企业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企业内部或下属机构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及经济利润等方面展开审计与监督,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对所查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审计,达到健全内部系统,严肃企业财经纪律,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效益。
2.2 内部审计的特征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内部审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服务上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主要目的是加强内部经济活动管理并对其进行控制。内部审计人员是企业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和经济监督方面的参谋和助手。
(2)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只具有参考作用。它可以对企业极其下属机构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既有制约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基本满足管理层的需求,管理层要求审查什么,内部审计人员就审查什么 [2]。
另外,内部审计在我国由于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的特殊性的影响,还具有作用的稳定、微观监督和宏观监督相统一等特征。
3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及现状
3.1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
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民营企业在规模较小,对内部审计需求较少,但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发展方式日趋多元化,成为涉足金融、房产、旅游、高新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企业,因此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以防范经营风险并监督企业各项制度的顺利完成 [3]。
内部审计开始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那个时候,民营企业发展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最为严重,从具体的日常经济活动上来看: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管理松散是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迅速扩张,经济收益迅速提高,企业管理层也慢慢发现,由于日常经济活动的不规范操作,企业当下的经济利益以及以后的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发展。以最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促使企业能够健康成长为目的,民营企业陆续设置一些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企业所设置的内审人员主要把重点放在了财务核查和查错放弊方面,而且大多数设立在财务部门下,更严重的是还有部分财务部门与内审部门为一套机构的情况。由财务部门主管,而不是直接由企业高层直接领导。
内部审计的机构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我国相关部门颁发了了一系列政府协助引导企业进行改革的政策,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相关部门的引导帮扶下,许多民营企业改建成功。因此,许多民营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迅猛扩张,出现了企业的发展脱节的现象,由于企业的扩大,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的不得不采用现代管理体体制,聘请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管理。因为企业所有者必须掌握企业的实时情况,所以,不得不聘请外部机构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经营状况,企业独立的内审机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不足与对策(2):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66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