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允价值的含义以及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通过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基于确定的假想交易为对象,主要是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而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真正建立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在我国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在1998年,我国在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就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当时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完善,证券市场、公司治理、综合监管体系、信用中介体系等内外部的经济环境都还不是很成熟,公允价值的信息量不足而且不容易取得,公允价值的运用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性,企业利润被操纵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会计计量的不真实。
第二阶段: 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和谨慎,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成熟、监管体系的缺失、人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公允价值计量给人为操纵利润打开了方便之门。基于上市公司滥用这一计量属性操纵利润的现象多次发生,新的准则中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对现值的应用有所增加。准则的修订减少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财政部对公允价值态度的转变对于防止公允价值的滥用和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阶段:按照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大大地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对公允价值禁而又用。
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的计量的有30个,在这30个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准则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引入有利于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哲学观,使计价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实质相联系,真正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核心需求。
2、 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造成的影响
(1)市场条件的限制
公允价值要求交易双方信息的对称性,这样交易的价格与公平价格才可以保持一致。然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要素市场也不是很成熟,更何况现在又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此条件下确认的公允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买方和卖方信息的不对称,这样就很难保证交易价格的公平性。
(2)公允价值成为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工具
在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要由交易双方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必然会影响到价值的公允性。金融危机期间,有些企业并不考虑价值公允与否,而是将其视为调节利润的工具,随意定价,这在资产重组、资产减值等会计实务中时有发生。
(3) 加剧经济的周期性变化
公允价值计量会形成明显的顺周期效应。这就是说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价格的上涨计入收益,进一步推高资产的价格,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当市场低落时,公允价值计量将快速降低收益,进一步压低市场的价格,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目前处于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危机对于金融企业而言,由资产价格的上升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增加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和资金的来源,为银行贷款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过于宽松的信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又加速了资产泡沫的产生,美国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实际上就是信贷市场的泡沫,这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特性是分不开的。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会计计量及财务管理的影响(4):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