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下的周口民俗资源保护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下的周口民俗资源保护

摘要:作为豫东区域性中心城市,周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孕育了丰富厚重的民俗文化。周口民俗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尽管近些年周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卓越,使得周口一些与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保护,但是周口许多传统民俗资源仍然面临生存危机。周口民俗资源的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等密切配合,各尽其能,形成合力,多管齐下。19323
关键词:周口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现状;对策

Zhoukou Folklore Resources conservationists und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bstract: As a regional central city in east of Henan, Zhoukou has nurtured rich and thick of folk culture in development of long history. Zhoukou Folk resources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value, spiritu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value. Despite recently Zhoukou’s effectiveness of safegu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 number of Zhoukou folk resource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eryday life has been fully protected, but many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resources Zhoukou still faces a crisis of survival. Zhoukou Folk resource conservation is a system which covers very wide ,it needs 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ultural departments, education departments coordinate closely and do their best to create synergy, multi-pronged approach.
Key words:Zhoukou Folk;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Worth; Status; Countermeasures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关于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历史的重要渠道,更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保护不同民族、地域、群体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保护那些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生存土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们国家与时俱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勃然兴起。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文护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于增进社会和谐、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习俗、岁时节日民俗、社会组织民俗、人生仪礼、游艺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观念,可谓包罗万象。民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密切关系的重要渠道,是中华儿女创造力的表征,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护民俗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不仅是社会需要和时代需要,更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作为一名关注周口民俗文化的当地高校学生,我从周口民俗资源的价值和现状着眼,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谈谈我个人对周口民俗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周口民俗资源保护的价值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民俗。许慎《说文》中把“俗”解释为“习也”,这里的俗即民俗。《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这里明确提出了“民俗”一词,指的是百姓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风尚等情况;从这段话也可以看出早在几千年前的封建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民俗文化对于治国兴邦、稳固社稷的重要性。按照现代民俗学家的解释,民俗即“民间的劳动群众在生活中自然创造的、为人们所长久袭承的、有规律性的、足以约束人们的行动和意识的习惯,它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体现”。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