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2)


1.提高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准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能使作为未来信息技术的教师在大学四年里学习更多的教学技能、掌握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时能提高教育教学改革的敏感度。
2.增强计算机教育专业准教师的适应社会能力、教研能力及就业能力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学生在就读大学时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增强自己的能力,二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通过系统的学习教育专业的课程,既能加强培养专业化教师所要求的能力及自身的科研能力,又能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一点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四年的培养,师范院校毕业生将比同期毕业的学生在应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时占有较强的优势。
3.提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准教师的教师专业化水平
通过构建师范院校计算机师范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学习教育教学知识,提高职前教师专业化水平。
2.研究现状
2.1其他国家教育类课程设置情况
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了研究哪些国家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情况:一是选取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国家的教育类课程设置情况代表了一种国际化趋势,可以为我国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改革提供参考。二是选择韩国、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它们与我国同属亚洲国家,但这两个国家师范教育发展的都比较快,我们希望在课程设置上加以借鉴。
1.教育理论和技能课程门类多,所占比例较大
根据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多个国家教师教育的调查,各国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门类尽管不一致,但都非常多,一般都有十几门甚至几十门。
2.教育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较大
各国在教师职前培养阶段都非常注意发挥教育实践或实习的作用。根据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70个国家的调查,实践层面的教育类课程一般占到总课时的15%,教育实习的方式也灵活多样。
3.课程设置形式灵活
西方各国注重课程设置的灵活性。一方面各国的教育类课程很少采取的一门课一学期甚至一年的授课方式,课程多是以专题形式出现,课时根据各门课的特点及需要灵活掌握,没有统一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各国在教育类课程的开设上,除重视必修课外,还非常重视选修课的建设。另外,西方各国非常注重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很多国家除了一些基木的限定之外,都没有规定教育类课程的所有构成,因此各国承担着师资培养的院校往往是根据最基本的规定,自行设置自己学校的教育类课程。因此,不同学校的教育类课程有很大差异。如在美、德等国,即使在同一州,学校的教育类课程也是各有特色。
2.2我国教育类课程设置情况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体系,是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的结果,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作了一些调整,但其总体框架仍然没有实质性变化。现有的课程还不能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新型师资的需要,计算机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人文性不强
与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结构相比,我国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明显存在普通文化素质课程不足,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我国的普通教育课程(公共课),仅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体育、外语、计算机等,缺少必要的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课程,其中人文素质课程尤其缺乏。从课时比例上看,普通教育课程只占课程总量的21%。相比之下,专业课程则设置得过窄过细,占总课时的72%。显然,这类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总量上均存在人文性的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