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新闻对主持人的挑战(5)
时间:2016-12-19 19:5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说”新闻主持人要具备高度的新闻感知理解能力去解读新闻并且传播于众,用熟练的信息加工和编写能力去组织语言,让受众更易于理解传播内容,且要充分运用好个性化语言,从而使得“说”新闻节目具有特色,让受众乐于去听去看。“说”新闻主持人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些能力,才可以使得节目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 、主持人在“说”新闻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打开电视我们不难发现“说”新闻栏目已经在各个电视台很盛行了,但很多”说”新闻栏目只是盲目的效仿,并没有自己的特色,并伴有很多问题的出现。其中随意化、庸俗化、主持人对“个性化”的认识偏差,甚至把过多的调侃加入到新闻报道中,这些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观众对新闻类节目的接受习惯。作为和人民的喉舌,新闻报道是具有导向性的,每一条新闻都代表和人民的立场,新闻主持人代表了和政府的声音,因此不能脱离新闻的本质,一定要严谨认真。 (一) 忽略主持人基本语言表达技巧,语言随意性强 作为一名主持人无论在什么样的节目中,语音标准、字正腔圆仍然是最基本的要素。“说”新闻中虽然讲究的是平和亲切的语言,但是主持人也要注重自己的语音面貌,作为公众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而不是不标准的语言,否则在传播效果上就会起到负面影响。目前一些地方台的“说”新闻栏目采用的是说方言的形式,方言具有普通话无所比拟的优势,它使得主持人与观众的交流更加亲近,没有距离感,观众会觉得在和自己的老乡拉家常一样,但是有些地方台的“说”新闻栏目在运用方言上出现了偏差。栏目中主持人过多的方言运用,甚至调侃,使得整个新闻节目随意性太强,这不会使观众感到亲切,反而会使得观众感到厌恶,所以主持人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以规范的语言表达技巧为基础。温州电视台的《百晓讲新闻》是主持人用纯发言的形式来讲述新闻,虽然亲近性很强,但是方言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听懂,所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同时也阻碍了新闻内容的精细传播。 汉语博大精深,词汇的内涵丰富,每个词语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意思,稍不留神就会出现歧义。因而,“说”新闻主持人在表达内容时一定要严谨认真,不能随意乱用词汇,既不能说一些故作文雅、矫揉造作的话,也不要用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词语。如今网络词汇很是流行,有些“说”新闻主持人会在节目中加入一些网络用语,偶尔加入网络用语会增加节目的趣感,使得节目有新鲜感,但是过多的网络语言会使得观众不知所云。 (二)为了“说”而说,形式化和庸俗化倾向 从“播”到“说”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主持人的口气,把书面化的东西转换成口语化,这只是对“说”新闻的片面、肤浅的理解。从形式上来讲“说”新闻就是要口语化,但是口语化并不是“说”新闻的全部内涵。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许多主持人只是停留在对“说”新闻的表面认识上,他们只是在自己表达的内容上加入“啊”“嗯”等口语化的字符,只是为了说而说,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这条新闻,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在一些地方电视台“说”新闻栏目中的新闻甚至出现低俗化倾向,新闻中拉的是家长里短、奇闻异事,再加上主持人经验少,知识内涵并不丰富,对于这样的软新闻根本无法“说”的精彩,“说”的有内涵,观众自然而然不会对这样的栏目感兴趣。例如内黄电视台的《天天报道》的一期节目中,报道了婆媳之间因房子纠纷吵架的事件,主持人在评述的时候说:“一个房子闹的婆媳之间出口伤人,让人家邻居看笑话,儿子夹在中间怎么做人?”这样的语言不仅低俗没有一点营养,而且受众根本无法从事件中得到任何启发,反而有种哗众取宠之嫌。“说”新闻是在说的内容上的创新,而并不是只改变表面形式而已。河南都市频道的《都市快报》讲述的就是老百姓身边的新闻,主持人的语言犀利尖锐,个人风格明显不做作,有些评论虽然听起来刺耳但是的确起到了警醒的作用。例如在对一富家女因飙车而翻车的报道中,主持人评论说到“姑娘花容月貌,可不要因飙车毁掉这天生丽质不说,对自己以及别人的生命也是一种不负责啊,飙车事小,玩命儿可不好。“说”新闻给以主持人更大的创作空间,这就要求主持人有扎实的新闻素质,丰富的文化素养,让说出的内容有吸引力,而并不是为了说而说,形式化和庸俗化。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