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剧市场研究+文献综述(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上海音乐剧市场研究+文献综述(3)



2.多元复合
音乐剧是一种典型的多元复合性质的艺术门类,多元复合是指,它是由多种艺术形态融合而成的,跨越各大艺术门类,通过整合来展现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音乐剧就如同我国家喻户晓的小品艺术,小品艺术其实是将戏剧与曲艺两大艺术领域的一个交叉门类,集合了说、演、唱,三部分。音乐剧则是将音乐、舞蹈、表演(特别是话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她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利用灯光舞美,音乐表演为观众展现综合性的剧场审美感。
音乐剧在唱功方面有许多讲究,以美声唱法为主的同时,还会加入与时俱进的新唱法。爵士,摇滚,乡村等各类风格音乐都有选择性地融入音乐剧演唱上。在舞蹈方面,最常见的是美式的踢踏舞,除此之外,芭蕾,现代舞也是不可缺少的舞种,现代的音乐剧注重创新,还会夹杂大量的体操式的舞蹈动作以及具有地域风情的民族舞。在表演上,演员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丰富的表情来阐述剧情的发展,体现人物的性格,也为音乐剧营造轻松有趣的氛围。
    音乐剧的题材能多元化的从各个方面汲取,从西方到东方,从轻喜剧到重喜剧,无所不有。音乐形式也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束缚。音乐剧《魔术表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整场演出打破传统格局,全剧以魔术师的表演为中心卖点,剧情围绕着魔术表演展开,音乐也配合着表演的需要来设计,舞蹈部分相对于其他的音乐剧,所占比例较小。可见,这部音乐剧的创作十分大胆,将当下的潮流与艺术结合,不乏灵动性、创新性。
音乐剧很好地诠释了多元复合型艺术的特点,将各种单一艺术相结合,多元复合的实质是传统,时尚,创新的一体化,艺术更富有感染力,极具表现力与创造性,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口。

3.高度商业操作
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将艺术品从奢侈品的行列中脱离出来,以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带入百姓的生活圈。音乐剧也相应地开启了市场模式,音乐剧相比其他艺术产业,商业化操作性较高,无论在人才培养,版权处理,都精细分割,严苛处理,力求精益求精。
高度化,严苛性的商业化操作是音乐剧特征中最根本的特性。这里所说的高度商业操作,主要是指音乐剧产业运转的前期与后期工作中的商业操作较为高端,严谨。在20世纪30年代,诸如《为您歌唱》、《让人民吃蛋糕》系列的百老汇政治讽刺剧能在当时一鸣惊人,原因不仅仅在于这些剧目能十分应景地拿捏观众的心态,引起共鸣,还需要依靠夯实的商业化操作来实现,获得高票房的收益,同时,音乐剧在制作过程,雇佣演员,制作影响制品以及在处理投资商与演出方关系上,都把经济效益摆在首要的地位。据西方的经验, ‘艺术消费与人均GDP成正比,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艺术产业便会成为主流消费产业。’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我们需要艺术消费产业拉动GDP,然而,推动音乐剧产业发展的实质是要具备一套可行严谨的商业操作。
音乐剧的商业操作很有讲究的,尤其是版权这块,不轻易出售舞台表演的录像制品,就算上演多次的剧目,未经许可,或者未达到理想的上演规模是无法搬上大众消费的银幕。除此之外,音乐剧重视将产业中的各个主体结合一起,共同创作佳绩,得到成果之后,开始对利益进行精细比例的分割。音乐剧产业时刻将经济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高度商业操作性造就一幕幕精致的音乐剧作品。

(三)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是西方工业革命与市场经济下逐渐形成的产物。工业革命给予音乐剧丰富的人文素材,生动的舞台效果,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音乐剧迈入艺术产业,音乐剧消费成为了新兴的艺术消费方式。早在19世纪起,西方音乐剧便进入萌芽期,当时为大家熟知的大多来自于美国纽约百老汇的经典作品;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音乐剧逐渐成长,剧情内容与之前相比,更有深度,舞台效果更为精彩,这一阶段我们称为音乐剧的成长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音乐剧走向黄金时代,中国观众也开始接受《音乐之声》这类早期的百老汇音乐剧,黄金期的音乐剧更为灵动、多元;20世纪60年代后,伦敦西区的莎士比亚式音乐剧深受人们的欢迎,这种将经典文学作品通过立体的舞台表演来演绎的方式,当时让伦敦西区的名声崛起,与百老汇音乐剧并驾齐驱,音乐剧也正式迈入冲刺期,一些诸如《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经典音乐剧逐渐为国人了解。今天,欧美音乐剧在音乐剧艺术上的成就让全世界叹为观止,剧目的经典,舞美的优质,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一票难求的迹象比比皆是。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