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剧市场研究+文献综述(5)
时间:2018-04-10 13:3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如今,提及音乐剧,家喻户晓,她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所接受。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这种形式的艺术消费已获得国民的认可。在上海,观众对音乐剧消费量逐年递增,一些经典名作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可见,艺术消费,已逐渐迈入大众文化消费轨道。 二.上海音乐剧市场现状 (一)市场主体 众所周知,音乐剧市场规模庞大,耗资巨大,一部成功的音乐剧需要市场各个主体的配合。首先,音乐剧的创作理念来源于专业艺术家们,音乐剧的创作班底一般比较固定,尤其是制作人、舞美指导通常是合作过多次的默契搭档。目前,上海的音乐剧创作主要分为搬演创作与原版创作两类。搬演创作需要向国外的音乐剧制作推广公司买下版权,进行中文版再创作。原版创作大多是科班出身的音乐艺术家们,聚集一堂,共同创作音乐剧剧目。 然而,光有创作组的剧目是不够的,制作人才是落实到行动中的主体,他们先要对该剧目的市场回报率进行评估,在确定可行方案后,制作人便要为资金投入,收益回报,舞台选择,演员选择等进行规划。英国卡梅隆•麦金托什公司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乐剧制作公司。改革开放后,上海大剧院多次与卡梅隆•麦托金什合作,十年多来,推出了多部经典音乐剧。另外,卡梅隆•麦托金什公司还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签署协议,联合成立了推广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的音乐剧制作公司。英国方面的工作重心在于演员的挑选,培训,在资金的投入方面由中方做出贡献。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也是合作共赢的最佳战略。在中英两方的协作下,上海成为了中国引进西方音乐剧、搬演西方音乐剧、创新本土音乐剧的主要城市。 基于创作人与制作人的配合,推广人也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剧市场主体。一部优秀的音乐剧要想最大程度的获利,推广的作用不容小觑,广告宣传的强大功效,不言而喻。2009年底,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与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联手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致力于上海音乐剧的推广与宣传。闵行区的上海城市剧院就是第一座合资产物。以美国时代广场为蓝本,将艺术中心与市民生活,都市文化相结合,拓展广告宣传,提高市民对音乐剧的关注度。音乐剧往往从前期准备开始,就已通过多钟渠道:媒体、网络、电视、电台,进行宣传,在还未上演前几个月,便已开设多途径售票窗口。通过售票情况,估算上座率,为了赢得高票房收益,通常推广团队会加大对演员的宣传力度,演员的魅力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目的成败。 通常而言,一些大规模大制作的音乐剧会在上海大舞台、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以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为了应对不同规模的音乐剧需求,2009年,静安区开设了多个小众音乐剧演出场所,例如上海商城剧院、百乐门、云峰剧场,音乐剧剧组可根据演出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演出场所,同时,观众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规模的音乐剧。 (二)市场结构 音乐剧的高附加值和高利润性,使她成为一门独特的文化表演门类,她需要持久的演出市场,“常演不衰”是音乐剧成功的关键词。要打造“常演不衰”的音乐剧剧目,需要优质的市场结构。上海大剧院总公司作为音乐剧演出演艺部总承包的单位,成立了结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为一体的音乐剧中心,共同致力于音乐剧的发展。上海大剧院总公司旗下还拥有上海爱乐乐团、上海芭蕾舞团等演出单位,本土单位出演音乐剧呈现更大的规模效应。既然上海大剧院总公司是个垄断的厂商,这就意着它有足够大的实力掌控上海的音乐剧市场。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