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电影返老還童中蕴涵的人生哲學【3851字】
时间:2023-02-23 13:1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www.youerw.com 点击:次
重看电影返老还童中蕴涵的人生哲学 返老还童,又称本杰明?巴顿奇事,由大卫?芬奇导演执导,布拉德?皮特领衔主演,2009年初在全球上映。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一次奇怪的偶然事件导致时钟倒转,影片也全程处在时间与生命的异形张力之中,从主角本杰明?巴顿的个人经历,我们似乎看到了论文网在顺时针前进的人生中看不到的人生哲学,关乎时间。生命。爱情和理想等。本文在全方位解读电影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结合电影表达手法及故事元素,分析电影背后所内蕴的人生哲学。 一。电影返老还童的叙事策略 电影返老还童有着很多的现实因素,小说起源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时,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了那年是11月11日,而结束于2005年8月的最后一周,那时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了美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故事发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影片开始时,年迈的黛西和她的女儿卡洛琳读着本杰明?巴顿留下的日记,以倒叙的方式进行,由此展开全片的故事和巴顿的神奇故事。 从叙事结构上讲,这样的电影像很多的美国剧情和人物类型片的制作方法,开始的倒叙,由一个主要人物但非一号人物引出影片主人公及其主要故事,返老还童中由黛西来承担这个叙事主角是最为合适的,而黛西在影片中也不止一次在病床上翻着巴顿的日记,给女儿讲故事。这种基本的倒叙之中除了展示故事的基本情况外还有现实的一条线索,不过相比起来,现实故事的线索简单了许多,返老还童的现实线索就是黛西在临终前对于巴顿的爱的追溯和她生命的终结,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现实因素就是作家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和运用写作来回忆盖茨比的故事。这种美国好莱坞式的类型片还影响到了其他许多国家电影人物剧情类影片的叙事策略,如印度宝莱坞的杰出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一片就是通过主角的朋友在寻找他的路程中对于他的回忆,近年来一些影片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这种历史与现实。明暗两条叙事线索的交替极大丰富了影片的表达空间,更加吸引观众去探寻故事本身的各种悬念,充满了电影所带来的神秘感和魅力感。 二。返老还童故事本身的哲学寓意 电影返老还童若去掉电影形式,其故事本身就充满了哲学寓意,尤其是本文所主要研究的人生哲学“。我们在人生哲学中,总会问这样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干什么的。而在返老还童中,电影都为我们做出了一个答案,尽管我们并不会完全同意。 (一)童年与人生的懵懂和纯真 返老还童故事本身具有人生哲学寓意的原因在于它完整展现了一个人的一生,包括他出生到死的全过程,我们看到了本杰明?巴顿的家庭。事业。爱情等。从巴顿的出生开始说起,他生下来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母亲则在产房中难产去世,这种长相的巴顿和他的出生过程都被父亲嫌弃,直接把他遗弃在养老院中,好心的黑人单身女子奎妮收养了他。接下来就是巴顿的生长过程,完全与常人的生理现象相逆,起初的病魔缠身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略有活力,他本坐着轮椅,却渐渐在别人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开始走路。巴顿在养老院里度过了并不愉快但是很平淡而安全的童年时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他遇见了邻居家的小女孩黛西。 这是巴顿的童年时期,其实从故事来看,与每个人的童年是一样的,都有着很普遍的寓意,比如说婴儿刚出生时皮肤多会很皱很像老人,孩子最初也是身体虚弱,等等。不过巴顿的这段童年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则正在于其普遍性的同时有着诸多常人没有的特殊之处,这样的特殊也许可以理解为夸大,但笔者认为更多的则是对于童年的深刻体认,因为巴顿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老态,这不正是一个孩子最珍贵的品质吗? (二)青年与人生的冒险和挫折 巴顿渐渐成长到常人可以工作的年龄后,看起来仍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老态龙钟,但是养老院的护工们都建议巴顿能够去工作,于是稍显活力了的巴顿当上了切尔西号的海员,在那里他学会了很多事情,认识了很多人。在做海员的过程中,巴顿仍因为身体不适而被人冷眼相待,但是在船长的带领下,巴顿第一次走进妓院,却在那里认识了多年前抛弃他的亲生父亲托马斯,然而父亲并没有与巴顿相认。随后,巴顿出海环游世界,离开了舒适的成长环境,离开了黛西,在这段旅途中,他不断地通过寄明信片的方式与黛西联系,两人开始了暧昧。不过后来他爱上了摩尔曼斯克的旅馆中认识的一位已婚妇女,并且成为情人,当然这段偶遇并没有让黛西知道。这时全球已经在二战的氛围中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巴顿所在的切尔西号被军方征用,却不幸在一次战事中与敌军相遇,战斗中双方同归于尽,侥幸的是巴顿生存了下来。这时的巴顿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与自己工作多年的同事纷纷离去,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对于生活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如影片中他的独白所说:不顺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一切愤愤不平,你也可以诅咒命运,但到头来,你还是得放手。“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这一段的生命经历蕴涵着另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在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注定会碰到许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会带给别样的人生的新鲜体验,但是也是最容易碰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它带领人重新认识人生和生命,看清楚其中的得与失,了解一种在自然规律支配下的最大能动性。 (三)中年与人生的激情和责任 故事在本杰明的海难结束后出现了一个小的断裂,从电影中我们只能说本杰明和黛西在若干年后重新在养老院中相遇,二人遇见的那一刹那很是感人,并且从黛西的眼中我们已经看出了她意识到本杰明奇怪的生长过程。这时的本杰明有着五十岁男人的样貌,但是与黛西的关系并没有更进一步。不久,本杰明的生父托马斯邀请他前来自己的工厂参观,这时的中年巴顿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托马斯死前将自己一百多年的家族纽扣生意交给了本杰明,由他来打理,巴顿也终于因此过上了一段时间的轻松生活。热爱跳舞的黛西也终于打拼进入了巴黎的高层芭蕾舞团,是团内惟一一个美国人,本杰明怀着满心的期待与表达爱意的忠诚来看黛西的舞蹈表演,但看到的却是黛西和另一个男舞者的暧昧,伤心的巴顿离开了剧场。不巧的是,此时的黛西由于一点点的疏忽和巧合不幸遭遇车祸,影响了她的整个舞蹈生涯,根本无法重返舞台,仍然爱恋她的本杰明又去看望了黛西,但两人还是没能在一起。渐渐地,巴顿越来越年轻,长成了一个40岁男人的容貌,这也是巴顿这一生中少有的身体年龄与心理年龄相符合的阶段之一,因而他必将十分珍惜。时光荏苒,回到养老院后,黛西与本杰明再次相逢,两人终于难耐爱情的火花,组建了家庭,生下了一个小女孩,开始了美好的生活,影片在这里出现了全片少有的温馨。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黛西越来越老,她脸上开始长皱纹,女儿也越长越大,反而巴顿却变成了30岁男人性感的脸庞,本杰明看到了这种窘境对于家庭带来的影响,正如他所说,女儿需要的是一个爸爸,而不是一个玩伴“,总会长成和女儿一样大玩伴的本杰明毅然离开黛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以供养黛西母女两人,重新开始了环游世界的生活。这段是故事的叙事重点,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中心和高潮所在,理论上,这段时间是本杰明的中年时期,而其身体年龄也正处于中年,所以是他逆生长过程中少有的二者相符的时间段,尤其是四十岁那一年,因而他必将十分珍惜。这一段中我们了解了他与黛西分分合合的爱情,懂得了人生并没有一帆风顺的旅程。尤其是黛西车祸的一段,看得人十分心痛,这是一个细节和偶然可以决定一生的时代,飞速的工具理性主义必将磨灭一部分的情感蔓延,而仅仅几秒钟的巧合却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不知是该幸运还是无奈。同时,在中年阶段,巴顿还面临着责任的问题,尽管他享受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海难也让他懂得了人生就该拿得起放得下,但当他决定给女儿一个好的未来而离开黛西时,我们还是不禁落泪,因为在责任面前总会有一些痛苦的放弃。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真的是最短暂的时光,在这一阶段四十岁的十年中,我们终于看到了本杰明生理与心理年龄的一致,终于看到了本杰明的面孔与黛西面孔一样年轻的时候,他们成家生子让我们也倍感欣慰,但快乐竟是如此的短暂,即便是如此短暂的快乐也伴随着不确定因素,十年时间一晃而过,接下来又是分道扬镳。这些都是人生的无奈,在顺序的叙述中完全可以展示出来,只是故事选择逆生长的主人公,更加夸张了叙述的张力,让我们可以张大嘴巴看本来就应如此“的人生。 (四)老年与人生的焦躁和沉淀 时间不会停止,十多年后,二十多岁面孔的本杰明再次见到了已经长出半头白发的黛西,悲剧的因素是即便黛西改嫁。女儿不认得父亲。本杰明环游世界变了长相,但二人的爱却从没变过,为了黛西的幸福和女儿的未来,本杰明仍然隐瞒着真相,仅仅说是黛西的朋友“。数年后,本杰明?巴顿老了,但却变成了小孩,他长着青春痘,后来甚至婴儿一样依偎在黛西的怀抱中,他老得记不得任何事情,认不出黛西这个曾经用尽一生去爱的人。最后,本杰明在黛西怀中永远安睡,黛西相信在他闭上眼睛的一刹那认出了她。从回忆转向现实,飓风来袭,黛西静静躺在即将受灾的医院中,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老年是人生的总结期,但往往又会像孩子一样因很多事情而焦躁,这一点电影也有所表现。智力水准的下降是不可阻止的趋势,似乎这时影片在劝导我们观众,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安心接受吧。 三。结语 这个故事所讲述的就是人生,是每个人都熟知的人生,甚至其中很多事件我们也会经历,但是我们却被它深深吸引,这就在于对比的力量。逆生长的主人公和周围的一切都产生了对比,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偶然性。时间的永恒性和生命的脆弱。 重看电影返老还童中蕴涵的人生哲学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