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变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徐变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徐变理论的研究,最早由1964年劳远昌教授的专著与张忠岳研究员的试验最早报告了超静定结构徐变、收缩。对徐变理论的研究,早期主要停留在对简支梁的预应力损失和预拱度计算时考虑收缩徐变的影响,60年代之后开始提出相应的徐变计算模型,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徐变理论才开始应用于实际结构。87689

近些年来,国内对徐变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和试验手段,与现代先进的相关分析方式和分析软件相结合,从各个方面对徐变理论进行探索。

2008年4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尹健、李益进、郑克仁等人为准确计算 C60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徐变,对 C60高强混凝土和 C6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了徐变试验,通过优化拟合计算,得出了 C60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度和徐变系数,为宜昌长江铁路大桥的工程建设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7]。论文网

    2008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李政,根据混凝土内部湿度场的变化结合改进的微预应力固结理论,分析了湿度因素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分析了恒定湿度条件下混凝土徐变规律以及湿度变化条件下混凝土徐变的规律[8]。

    2009年11月,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上海国康联同土木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陆春阳、苏庆田、黄生富以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例,对混凝土徐变分析中徐变方程的确定和徐变求解的显式方法和隐式方法分别作了分析和比较,并进行了算例的验证[9]。

2010年8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柯敏勇、陈松、宋智通,提出在宏观层次上,假设高强混凝土为线弹性徐变体,采用徐变隐式解法建立高强混凝土宏观徐变分析计算模型;在细观层次上,视高强混凝土为多尺度复合材料,采用蒙特卡罗方法生成随机骨料,运用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不可压多孔介质模型,假设混凝土骨料为线弹性体,水泥砂浆为粘弹性体,建立高强混凝土徐变的细观力学模型,开展细观层次上砂浆——骨料体系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以综合研究水分、骨料及砂浆相互间作用机理[10]。

    2011年4月,天津大学熊维,从实际工程入手,采用室内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C20~C50四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进行早龄期徐变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从理论上总结早龄期混凝土的徐变特性,并建立早龄期混凝土徐变计算模型[11]。

    2013年3月,北京交通大学马骁,基于数理统计理论,研究了四种徐变模型对9种徐变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基于典型徐变数据库,得到了徐变影响因素的秩相关系数矩阵。在考虑徐变参数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法,计算了徐变模型对计算参数的全局敏感性[12]。

    2013年12月,燕山大学于俊超,选取了几种常用的不同弹性模量的工程纤维,在相同的养护环境下,对比研究了各种工程纤维混凝土加载后的徐变性能,并运用超声检测技术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分析了工程纤维影响混凝土徐变的机理[13]。

    2014年5月,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施江涛、肖汝诚,介绍了两种较新的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Granger模型和Larson模型。根据CEB-FIP模型的计算结果对两种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讨论了两种模型对计算混凝土短期徐变和长期徐变的适应性,为实际工程应用中选择模型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14]。

2015年7月,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亢景付、王达知,结合黄河小浪底排沙洞工程,分析了锚索张拉阶段的预应力效果和混凝土的徐变变化规律。通过建立适当的锚索张拉程序和数据采集方法,可以测得锚索张拉过程中混凝土的弹性应变、徐变以及预应力损失造成的应变[15]。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