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艺术特色(2)
时间:2016-12-27 13:0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小说运用了类似于‘连环套’的基本叙事体式”[2],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再由另一个故事绕出其他看似不相关、却内在联系的几个故事。例如,小说首先呈现了老杨和老马的关系及故事,然后又莫名奇妙地写起了镇上的老李与他娘的故事,虽然这两个故事表面看起来没什么联系,然而却不着痕迹地点出了文章要表述的两个观点:老杨与老马不是真正的朋友;老李与他娘是因为“说不着”才有那么大的矛盾。接着是老杨年老卧病在床的时候,老段去看他,聊到最后老段问老杨“经心活了一辈子,活出个朋友没有?”,当我们看到这里,也许不明所以,“一句顶一万句”跟朋友有什么关系,接着我们从文本以下的叙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以下的情节都是围绕“说不着”而到处寻找“朋友”来展开叙述的。杨百顺的出场,牵引出了他所崇拜的罗长礼。杨百顺崇拜罗长礼,不是崇拜他这个人,而是崇拜他的职业——喊丧。他也因为去看罗长礼的喊丧,才没有去找家里的丢失猪和羊,结果不得已在麦场睡了一晚上。这也就有了杨百顺与老曾、老裴等人的师徒关系,作者安排的这些故事情节,每一个都不是单一的,都是存在联系的,杨百顺因为与师傅们“说不着”所以关系破裂,“说不着”就引出了下文的“寻找”可以“说得着”的人,也就有了杨百顺的出延津。罗长礼的出现也不是单一的故事,由一开始杨百顺崇拜他,到最后杨百顺在全家福中将自己的名字改成罗长礼。我们在这一结尾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罗长礼这一人物的设置,以喊丧的方式喊出了文章的主题——底层民众的孤独。所以说,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前后呼应,前面的故事为后面的叙述做铺垫,后面的故事也合乎情理的呼应前面的故事。小说的每个故事都是有联系的,是一环套一环的“连环套”的叙事体式。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将其叙事划分为两个角度”[3]:一个是表层叙事,就是文本中各个人物形象的酸甜苦优尔、家长里短的生活;另一个则是本质叙事,由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衍生出来的对人生、对困境的思考。文本中,杨百顺因为“说不着”与老杨断绝了父子关系,与老曾、老裴等断绝了师徒关系;吴香香与杨百顺“说不着”、庞丽娜与牛爱国“说不着”,最终都与人私奔断绝了夫妻关系。当小说中这一系列关系破裂的时候,“父慈子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等传统伦理秩序在小说中人物身上就行不通了,皆是因为与人“说不着”,导致人与人心灵交汇的点少了,彼此之间产生了隔膜,说出来的话没有达到想要表达内心想法的效果,却被人误解成其他意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变得脆弱,不堪一击了,越是想要被理解,越想寻找所谓的朋友,便越是想通过“说话”来摆脱心灵的空寂感。因此,小说中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能“说得着”话的人,在寻找的过程中,便绕出了他们的生命主线。故事一开始由老杨和老马引出了杨百顺,然后由杨百顺引出了罗长礼、老詹,一条线走下去,还有吴香香、曹青娥等,最后出场的是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牛爱国,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然而他们的命运却是极其的相似,都在为生活奔波,都在困境中挣扎。他们的人生经历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呈现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关于生存状态的思考。 二、生活化的语言——底层民众交流之“绕”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