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傣族舞《竹林深处》的肢体语言(2)
时间:2016-12-29 15: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傣族人民居住的地域,大多是群山环抱的河谷地区、大河流域,以及接近西双版纳的原始深林。那里生长着孔雀、野象、犀牛等珍禽异兽,还有很多珍贵的植物,这些都使傣族人民有着神奇美妙的意向。那里气候炎热多雨,所以在生活和劳动中人们总喜欢戴着斗笠,因此在很多的傣族舞蹈中都有道具斗笠的出现,这也是傣族舞的特色之一。傣族人民居住的都是防热防潮的竹楼,所以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跳舞,都不适合大动作,必然是柔美、轻盈的。 傣族是“水的民族”,傣族人民爱洁净,喜爱水,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水的孩子”。正是因为对水的喜爱,他们把水的清纯、柔美化为安详、舒缓的舞蹈动律。“三道弯”是最美的“S”型,是傣族人民柔美似水气质的表现。伴奏乐也都是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音乐。 二、傣族舞《竹林深处》肢体语言的分析 舞蹈语言是非文字语言,是艺术化的肢体语言,而肢体语言是舞蹈的基础、表达途径,它是十分丰富的。据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报载:“人的姿态、表情、手势进行不同的组合后能表达出近70万种不同的信息。”由此看来,人的肢体语言似乎比任何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都要丰富。舞蹈语言是没有边界的语言,世界性的语言。舞蹈在表达情感方面尤为突出。若要表达情感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而舞蹈语言是肢体语言的升华,能把哭、笑表现出多种个性,又能使大家都能看懂,这就是舞蹈语言的艺术性。舞蹈语言又有它的民族特点。他们用舞蹈语言,向大家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格等。而这些舞蹈中的肢体语言,都有他自己的内涵与意义,这就引起大家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探究。 傣族舞用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向大家展示本民族的文化,民族性格。用含有本民族风格的肢体语言去叙述本民族的事情,抒发本民族的感情。民族民间舞的舞蹈风格是那么的独特、鲜明,这与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傣族舞的浓郁风格,突出特点吸引我们去探究。在此以《竹林深处》为例,对傣族舞独特的肢体语言进行浅析。 (一) 傣族舞的基本体态 1、三道弯和一顺边 在众多的民族民间舞蹈中,说到傣族舞,大家都知道“三道弯”是傣族舞中最典型的基本特征。但对它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即身体的“S”型。殊不知在身体的身、手、腿这三个部位都有“三道弯”的体现。先说第一道弯是从立起的脚掌到弯曲的膝盖,形成的是第一道弯。第二道弯则是从膝盖到胯部。那第三道弯就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除了这三道弯还有手臂动作呈现的三道弯,指尖到手腕,手腕到肘部,再从肘部到肩膀,这之间也形成了一条美丽的三道弯。还有女孩特有的三道弯是指从臀部到腰,从腹部到胸部,再到肩膀,形成完美的“S”型,也是大家狭义理解的“三道弯”。这些独特的身形体态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信奉小乘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不难看出在傣舞中较为直接的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还有对孔雀、大象的尊敬。说起傣族舞更不能忽视“一顺边”的美,它是指手与脚同出一侧时形成的“一顺边”的特点。但是又与我们生活中过于紧张手足无措时形成的一顺儿、顺拐不同,它是源于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经过艺术的升华,所形成的高原舞蹈特有的动律、形态。“一顺边”的美也有很多种的,虽然都是腰部为主动、发力,经手与脚的配合,而形成的独特的动律,但是又有“三道弯式”、“钟摆式”和“波浪式”之分;有徒手与持道具之分;也有因民族服饰不同,形成的不同特点。而傣族舞的“一顺边”则是“三道弯式”的,这与民族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傣族妇女都是身着紧身长筒裙,所以形成独特的“S”型“三道弯式”的“一顺边”舞姿。傣族舞把“三道弯”与“一顺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又在傣族舞特有的安详、舒缓的动律中展现出来,成为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使傣族舞具有独特的韵。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