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刑的适用条件以故意杀人罪为例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论死刑的适用条件以故意杀人罪为例

摘  要死刑的适用条件不明确是我国司法实践死刑适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罪行极其严重”是死刑适用的一般条件,是客观危害极其严重以及主观恶性极其严重二者的统一。死刑的适用首先要考虑某犯罪行为是否达到“罪行极其严重”的标准,但是确认“罪行极其严重”只是适用死刑的前提,最后以何种方式执行死刑,还要进一步考虑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人身危险性是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的区分关键。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坚持死缓原则说,能够最大限度地限制死刑的适用。88831

Abstract: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not clear i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death penalty。 “Extremely serious crime" is the general conditions applicable death penalty, is an objective subjective vicious extremely serious harm is extremely serious and the unit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should first consider whether a crime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 extremely serious crime", But confirm death penalty for "criminals who have committed extremely serious" is just the premise。 Finally carried out the death penalty in what way, further consider personal risk factors。 Personal danger is the death penalty execution and the death penalty with suspension of execution to distinguish the key immediately。 Clear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death penalt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death said, can maximum limi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毕业论文关键词:死刑; 罪行极其严重;源Q于D优G尔X论V文Y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人身危险性;

Keyword:Death penalty;  Extremely serious crimes; Does not have to be executed immediately; Personal dangerousness 

目录

引言 4

一、司法实践中的死刑适用 4

二、 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理解 6

(一)国际相关法律文件的规定 6

(二)我国对“罪行及其严重”的学说争论 7

(三)对“罪行极其严重”的准确理解 8

三、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理解 10

(一)死缓原则说 10

(二)人身危险性大小的判断是关键 11

四、结论 13

引言From优T尔K论M文L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死刑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也称极刑。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对于威慑犯罪、树立法律权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人权观念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自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者贝卡利亚在其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中首次公开反对死刑,揭开死刑存废之争的序幕后,许多国家已走上废除死刑的道路。全面废除死刑是当今世界各国死刑政策的主流,但就当前我国基本国情而言,并不具备全面废除死刑的条件,这决定了我们只能走严格限制死刑的道路。那么如何正确地看待死刑的适用条件,有效地限制死刑,成为了法学界广泛争议的话题,也是我国死刑政策的重点。

我国《刑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此法条规定了死刑的适用条件,表明我国死刑仅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对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所用的“罪大恶极”一词进行了修改,有学者认为这只是文字意义上的修正而没有发生实质上的改变。然而,仅从语言层面来说,就能知道“罪大恶极”和“罪行极其严重”是有着显著区别的。前者同时强调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罪大)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恶极)两个方面,后者仅仅强调客观上的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这一层面。 该法条对死刑适用条件的更改体现我国从犯罪论的主观主义向客观主义倾斜的态度,而仅以犯罪行为及其客观危害后果作为死刑的适用基准也符合“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此外,“罪行极其严重”相比较于“罪大恶极”一词更符合规范的法律用语的要求,能更好地指导司法的正确适用。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样容易形成概念的异化,“罪大恶极”包含了主客观的因素,而“罪行极其严重”仅指客观危害的极其严重,实际上降低了死刑的适用基准,扩大死刑的适用范围。由此看来,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正确理解是死刑得以严格限制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何为“罪行极其严重”?本文将通过三个案例来进一步说明“罪行极其严重”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死刑的适用条件。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