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台及出口路径的设计与建模(4)
时间:2018-06-14 11: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4、乘客逃生主观意识差异大 地铁站台或列车内突发灾害事故后,意外的事故,险恶的环境,容易使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乘客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逃生意识较强、熟悉通道的乘客来说,或许还能冷静地判断险情,采取自救措施,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大一点。但对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大家只会争先恐后地拥向出口处,很容易发生踩踏事件。 5、地铁火灾发烟量大,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大 由于地铁都在地下,空间较为封闭,地铁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烟雾不易扩散,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它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地铁当中有很多可燃物,特别是电缆,电气设备及塑胶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CL等有毒气体,对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较大,研究表明:Co含量达到0、5%,氧气含量低于14%,热烟温度超过43•C,就会有生命危险,另外,火灾发生后也会造成局部区域缺氧,很显然,烟雾所含的伤害成分比较复杂,其危害性一般不易被人们所认识,烟雾中所含的有毒有害气体虽然含量不高,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人中毒,特别是某些高毒类的有害气体,甚至会引起人员的瞬间死亡,另外,由于火灾现场能见度很低,地铁火灾时,电源切断,地下空间昏暗,事故照明灯由于浓烟遮光,使能见度大大降低,人们不易辨别方向和路线,难以及时将大量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也影响着消防指战员的灭火救援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受火灾围困的人员要逃出现场,难度相对较大,加上火灾发生时,容易使人处于惊慌状态,很难在黑暗中找出逃生的目标[1]。 6、引导疏散困难 地铁两站相距一般为三至五里。车厢与铁道壁之间间隔狭窄,间距约为1.5 米。由此可见,地铁一旦发生火灾,乘客又无人指挥,就会惊慌失措,秩序混乱,逃生意识较强的人可能会急于打破车厢门窗,可能会导致发生跳车摔伤。如果火势猛烈,还会造成烟雾熏倒、烈火烧伤旅客的可能。 在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国王五十字街地铁车站发生百余年来最大的火灾,致使32人丧生(其中包括1名消防队员),100多人受伤的惨剧,主要原因就是火灾造成人员惊慌失措,慌乱中争先恐后,相互冲挤,结果有许多人在离楼梯顶部不远处被烧死、压死或踩死。 另外,在火灾情况下,救援难度也会加大。 1、火势蔓延速度快 一是可燃物数量多。虽然地铁的建筑主体大部分为非燃体,但是在车站内的装饰材料以及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具等使用大量可燃物材料,如房屋的吊顶、护墙、地板等。而地铁车体本身的门、窗、椅、扶手等,大都是塑料、橡胶等新型材料包裹的,燃烧时会产生毒性气体,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会使其产生大量的烟雾;二是电缆失火蔓延迅速。因地铁营运的需要,地铁中有大量的电缆贯穿于运营线路和所有屋室,电缆失火后,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的控制,火势就会沿着电缆线迅速蔓延。三是隧道内空气流动助长火势蔓延速度。由于隧道内和站台空气流动快,风速较大,易助长火势蔓延速度; 2、扑救难度大 一是现场指挥难调度。地铁灭火战斗中,往往需要调派大量的消防技术装备和特种装备,对列车和其他设备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断电,通讯,牵引或起复列车等,同时为了引导疏散和抢救大量的伤员,需要多方面部门配合,使火场指挥工作量加大;二是火情侦察难判断。地铁建筑结构非常复杂,内部设备多而杂,再加上火灾现场情况突发而又多变,使消防指战员难以及时接近火点,观察火情,判明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三是通讯联络难通畅,一般无线通信器材在地下建筑内发挥不了作用,只能依靠通信人员来实施信息联络,从时间上、质量上都无法保证命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由于地铁特殊建筑构形的限制,严重影响着各类通信器材的使用性能,四是战斗行动难展开,地铁空间狭长,隧道内设施较多,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排有信号灯,电缆托架,电缆回流箱等专用设备,一旦发生火灾,隧道长、地域狭窄、内部黑暗视线不良、轨道两侧障碍物多等不利因素将严重影响扑救工作,另外由于地铁站与站之间行车隧道距离、入口处到达着火点路线将更长,灭火战线也将拉长,如此长距离的灭火行动使扑救工作变得极为困难。 [2]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