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视角的大陆与台湾戏剧比较赖声川和田沁鑫为例(2)
时间:2023-06-22 21:4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戏剧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人文主义精神也在不断发展,逐渐渗透到大众的生活之中。戏剧文化传递,人文精神传播,演出市场趋于繁荣。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的一些现象,如戏剧商业化严重,区域化差异明显,人文主义精神发展不平衡等等。 在不甚乐观的前提之下,戏剧界依然涌现出了大批知名戏剧导演,赖声川、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等等。赖声川作为台湾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在台湾和大陆影响广泛,“已经成为了台湾文化发展的重要核心,不仅提升了中国话剧在国际上的地位,更是给中国戏剧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田沁鑫以她的“中国式”美学成为了中国当代戏剧界的标杆性人物,“她的出现,为新时期以来(1980年以来)在追踪西方玩弄先锋解析传统的迷途中已经感到精神疲倦的舞台导演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力。” 作为研究对象,二人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比较的可能性。本文将选取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如影随行》、《如梦之梦》、《遥远的星球 一粒沙》、《红色的天空》和相声剧系列作品,与田沁鑫的《青蛇》、《生死场》、《四世同堂》、《赵氏孤儿》、《狂飙》等作品进行对比,从各自的思想观念深入作品,再到他们的实践方式,以小见大,分析两岸人文主义视角下戏剧的差异性。 二、在历史中的交集 80年代,随着两岸的相互开放,原先隔绝多年的台湾文化开始与大陆文化形成交流。与这个不断开放的时代相映照的是,两岸间的戏剧发展也迎来了它的复苏期,并迅速进入了黄金时代,出现了诸如林兆华现象、孟京辉现象、田沁鑫现象和赖声川现象。文献综述 (一)、赖声川现象 20世纪80年代,在“二度西潮”和“本土化”双重理念的影响下,台湾民间自由剧团兴起。在社会热切的民主化的呼声中,实验剧场催生着人文关怀,出现了一种以赖声川、金士杰、李国修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戏剧群体创作现象,这种现象的特征是立足传统,寻求多元文化交融,力图通过对社会、历史、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普通人的内在关怀和生活体察,实现对社会事件的参与,对“人生如戏”背后意义的反向思考。我们不妨将这一种情况称作“赖声川现象”。将赖声川作为一种“现象”来研究,是因为以赖声川为代表的台湾戏剧的发展之路已经不仅仅是岛内戏剧的发展经验,而是整个中国的精神财富。其突出的以“表演工作坊”和“上剧场”为代表的戏剧生存方式对大陆戏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启迪作用。 赖声川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的文人情怀和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他的话剧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当下社会的千姿百态;又像一把利剑,狠狠的在你笑的开心的时候往你心上刺上一剑。如在《暗恋桃花源》中,在两个剧组“串戏”的巧妙背后,是两条不相关的线以一个“回去不回去”的主题交叉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老陶回不回桃花源,江滨柳要不要江妈妈陪伴,都是人生的抉择,展现出了人的选择有着共通属性——爱。赖声川对话剧人文价值的追求正是的独特之处,也是他在当代华语戏剧界立足的根基。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