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悲剧戏子形象(2)
时间:2023-07-05 20:1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前言 “封建统治阶级及其正统文人大多以诗文为‘正宗’,以戏曲为‘邪宗’。诗歌、散文都曾被封建文人用作跻身官场的敲门砖,唯独戏曲一直被视为有伤风化、君子不为的‘末技’”。 因此,作为表演才艺的职业戏曲演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戏子”都处于尴尬的境地。他们虽可能在艺术上(或色欲上)博得盛誉,却处于政治上、生活上受压迫的卑贱地位。这种二重性与矛盾性使戏子成为中国文学着力塑造的一类悲剧人物形象,这一形象身上蕴藏了太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并烙下了社会变迁以及现代化的深深印记。在中国古代,虽然文人乐于写一些带有捧伶意味的小说,却并没有从人性的角度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而到了近、现代,“戏子成为历史或文学抒写者的知识分子笔下的一个符号,其舞台功能(如表演性、宣传性)、弱势地位(人道主义关怀对象)等是众多作家所热衷借用、表达的内容”。 进入新时期的当代作家则从“人性”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戏子丰富的人性世界。这是对现代文学从“人道主义”角度对戏子命运进行关照的相关作品的延续和超越。本文所选文本为现代话剧《风雪夜归人》,《夏夜梦》,《名优之死》,现代小说《秋海棠》,《啼笑因缘》,《鼓书艺人》《憔悴梨花》,以及新时期小说作品《霸王别姬》《檀香刑》《青衣》《水在时间之下》《生死桥》,以求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初步探讨现当代文学中的戏子形象的书写以及其悲剧意蕴。论文网 第一章 启蒙的亮色——现代戏子形象 构成20世纪中国现代性语境的主流话语的是新文学运动的启蒙精神和审美特性,包括通俗小说在内的作品都受到其深刻影响,多数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新文学精神的烛照和五四浪潮的激荡下进行创作。承载了新式思想的作家们将触角伸向底层的人民,显然,作为受封建思想荼毒最深,也是受压迫最重的群体,戏子的情感体验的和生存状况是他们无法忽视的。作家通过戏子形象的描绘,揭示戏子同时也是社会大势下普通民众麻木的生活状况,启发引导他们对当下的状况进行反思。悲剧的戏子形象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类是作者从批判揭露角度塑造的因循守旧,自甘堕落的戏子形象,另一类是初具平等和自我价值的诉求,拥有反抗意识的戏子形象,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现代思想与封建传统的激烈碰撞。无论哪种类型的形象,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强烈的反封建和人道主义精神。 第一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放弃自我”的戏子形象 伶业作为最底层的行业,从事该行业的戏子也被视为“卑贱者”,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独立的资本,其与看客,捧客的关系始终是不对等的,而对戏子话语权的剥夺使他们无力抗拒更无力打破这种价值定位。世人眼中社会地位的的低贱也转化成了其内心的认同,自轻自贱成为了戏子的一种心理积淀,一种集体无意识。但是他们只是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低贱性,却不能认识这低贱性产生的根源。因此,他们对于自我生存状况的了解也只是表层的,这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从深层社会根源上认识这种生存状态的不合理性,而只是把这种不合理性看作既定的命运,甚至在无意识中为它助推。 一 病态社会中的奴性心理 自贱心理和封建伦理道德为戏子建造了严丝合缝的囹圄,他们必须在这方寸之地内小心翼翼地活动和生存,一旦试图冲破禁锢,等待他们的必然是无情地碾轧。最终豢养出的就是一群奴性十足的戏子,他们无从反抗也从未思考过反抗,甚至为在这囹圄中所得的安宁与温饱感恩戴德。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