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国化视域下的马礼逊(2)
时间:2023-10-04 11: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马礼逊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雅各·马礼逊(James·Morrison),母亲哈拿·尼克森(Hannah·Nickerson)。他的父亲是个真正虔诚的基督教徒,带领全家人信奉上帝,作家庭礼拜,教导子女们严格遵守主日。在纽卡斯尔教堂担任了多年的长老。 所以马礼逊从小就在宗教氛围的熏陶中长大,在童年时期接受了最好的宗教教育。除了受父母宝贵的教导外,还聆听教堂牧师约翰·赫托恩(John·Hutton)所传教的教义问答。正是基于此,使他奠定了良好的神学基础,为之后进入神学院进修和来华的传教工作做了铺垫。马礼逊于1798年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为英国长老会 信徒。少年时代的马礼逊就对传教事业很感兴趣。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曾写过一篇表达他立志传教的决心书 。足以见得他对传教的热情是从小便开始的。1803年的时候他进入霍克斯顿神学院开始正规学习神学课程并在那时志愿成为一名海外传教士,1804年向伦敦传教会申请到海外传教获准,进高士坡传教学院深造,正式被指定前往中国传教。它在神学院和传教学院的艰苦学习使他的神学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为在中国的传教做了充分的准备。1807年,马礼逊从伦敦出发,乘坐中立国的船只取道美国,在4月20日驶抵纽约。之后他从美国乘船前往中国,于1807年的9月8日抵达了中国的广州,从此开启了他在中国漫长的传教生涯。除去中途回英国的2年,马礼逊直到1834年在广州逝世,致力于在华传教25年,为中国基督教新教事业的开创起了无可取代的作用。 基督教来华时正值中西方相互冲突时期,因此长久以来,基督教的传教活动难免被冠以帝国主义的帽子,在记载中也多是留下灰暗的色彩。早期学者认为马礼逊是近代列强的先遣人物,如卞相如、陈申如的《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写到:“马礼逊向中国输出新教,实质上是要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到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来。” 顾卫星的《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中也提到:“跟随军舰而来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为了各自利益,由中国外围向沿海地区渗透,掀起了大规模东进的序幕。” 马礼逊作为中国第一位新教传教士,在中国长期受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其来华时期虽是鸦片战争之前,并未带有“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的色彩,但其争议依然存在。陈才俊在《马礼逊与早期中英外交关系分析》中认为:“从马礼逊在中英外交事务中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出,他虽为传教士,口口声声宣扬‘博爱’与‘公义’,但其政治立场和主张却始终是以维护西方霸权主义者的在华利益为前提。” 关于马礼逊,之前由于其是敏感人物,对他的研究不多,但随着国内学术研究的开放,加之马礼逊在华传教200周年这一特殊原因,国内外对马礼逊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随着有关马礼逊本人的英文传记如马礼逊夫人的《马礼逊回忆录》,米怜先生的《马礼逊文集·附录: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英国学者汤森的《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等著作的先后翻译出版,多卷本的《马礼逊文集》问世,对于他本人以及传教工作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展。特别是顾长声先生的《马礼逊评传》的出版,更是将对马礼逊本人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学术界上有很多学者对马礼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写此篇文章之前,笔者翻阅了几本研究著作和十几篇学术论文,既有国外传教士所写当时传教的情况、马礼逊传记这类第一手资料,也有国内学者对马礼逊生平事迹做出记叙和评价的第二手资料。结合多种不同资料,笔者进行了一个分类。第一类是来自国外当时代人所写的第一手资料,主要包括米怜先生所写的《马礼逊文集·附录: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和马礼逊夫人所著的《马礼逊回忆录》。这两本书是研究马礼逊本人最基础的原始资料,在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米怜先生和马礼逊夫人对马礼逊是持十分肯定的态度的,认为他在华传教25年,始终恪守本份,不忘初心,对他所做的传教工作和世俗工作表示赞同。第二类是国内外学者所写的有关马礼逊所做工作的第二手资料,如国内学者谭树林先生所写的《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顾长声所作《马礼逊评传》,英国学者汤森所作《马礼逊——在华传教士的先驱》。谭树林先生的著作主要讲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传教士为中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在新教方面主要写了马礼逊,肯定马礼逊所做工作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顾长声先生的著作对马礼逊的评价在我认为比较中肯,对马礼逊在华所做工作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但在文章最后仍是不可避免地提到他所提出的领事裁判权雏形。英国学者汤森的著作则和中国学者有些不同,他对马礼逊是比较肯定的,其文章也主要探讨中西文化。第三类则是国内学者所写关于马礼逊的期刊文献。国内学者的文章对马礼逊本人褒贬不一,有人肯定他对基督教传入中国所做的工作,肯定他在中国的一些活动对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教育文化以及西方汉学研究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少学者对于他在中国传教却不致力于传教工作,反而为东印度公司效力,做有损于传教士身份和中国利益的事表示反对,有些认为他在与中国交往过程中提出的一些看法影响了鸦片战争之后英国对中国的提出的不平等条约,更有一些较为激进的学者认为马礼逊的传教活动带有帝国主义性质。由此可以看出马礼逊在历史上确实是个具有争议的人物。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