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中国化视域下的马礼逊(5)
时间:2023-10-04 11:3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从上述新教来华背景中,可以看出基督教想要在中国传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中国的禁教政策和固有的封建传统心态,天主教传教士的排挤和打压以及东印度公司对传教士的反对都是新教传教所面临的困难。那么马礼逊真正要开始做这件事,遇到的问题一定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多。并且作为一名开拓者,我们不能指望他能在基督教在华传播工作中取得多大成就,他所做的工作都是基于当时的情况而为,所以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其在华传教工作,考量这些事工与基督教中国化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其为基督教传入中国做出的贡献。 三、马礼逊为基督教中国化所做工作 (一)为传教事业打开大门论文网 1807年,马礼逊乘坐中立国的船只来到中国广州,从此开启了他长达25年的在华传教生涯。其来华时虽已有颇多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福音,但新教的传入却是第一次。 在伦敦传教会决定派遣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的时候,曾设想的是派三至四人一同前往,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只有马礼逊一人独担重任。伦敦传教会也已经考虑到了之前所提到过的种种困难,因此他们对于马礼逊所提出的传教首要目标是掌握汉语并将《圣经》译成中文。司库和在给马礼逊的《工作指示》中写道:“我们盼望在你完成掌握汉语的大目标之前,不会出现反对你住在广州的任何举动;达成目标之后,你要尽快将这项成就转变成对于全世界有益的事。也许你有此荣幸编撰一部较以前更为全面、正确的汉语字典,或更为荣幸地将《圣经》翻译成世界上三分之一民众所讲的中文。” 马礼逊来华后发生的种种证实了伦敦传教会的考虑是正确的。马礼逊在抵达最终的目的地广州之前,曾在澳门有过短暂的停留。在那里会见了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他在1807年写给伦敦传教会的司库哈德凯斯尔牧师的信中提到:“船到澳门之后,我在那里停留了大约24小时,会见了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史当东爵士和查墨斯先生。他们对我说要住在澳门困难是很大的,一是有中国人,二是有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严格禁止非贸易英国人居留在澳门。” 由此可见,马礼逊想要在澳门居留下来确实困难重重,之后他抵达广州,但仍不能以英国新教传教士的身份公开居住在那里。在前文,笔者也已提到美国政府给了他一些帮助,国务卿麦迪生的介绍信使他得以隐居在美国商行里。好的是,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史当东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带他会见了英国商行的大班,并且为他请了中文老师。“虽然生活拮据,也不能随便外出,但马礼逊却有充足的时间专攻中文,学说官话和广州话。” 也正是因此,为马礼逊日后能顺利留居中国和为中国的传教事业做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语的学习是马礼逊传教事业的第一步,如果不能掌握语言,在中国的传教是无法开展的,而利用汉语传播基督教义同样也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第一步。明朝时期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刻苦研习中国语言文字,研读儒家的经典。所以,马礼逊为自己的传教事业开了一个好头。 马礼逊来华初期是痛苦而艰难的,笔者在之前提到的种种困难都印证在了他的身上,但是在中国生存的困难和孤独并没有吓退这位满怀虔诚之心和传教热情的传教士。“由于身体原因,皮尔逊医生建议马礼逊搬到澳门去居住。在皮尔逊医生和其他英国人的帮助下,他觅得一住处。” 于是他在1808年6月前往澳门,并在那里结识了摩顿一家人,也得以认识了她的第一位妻子摩顿小姐。1809年可以说是马礼逊来到中国后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原本他因为无法在澳门长期居住而打算前往槟榔屿继续学习中文。但就在这时,摩顿先生同意马礼逊同自己的女儿结婚,东印度公司在也婚礼上宣布聘请马礼逊担任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年薪500英镑。这双喜临门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处境。东印度公司的任命,不仅使马礼逊可以以合法身份居留中国,而且丰厚的年薪也解决了他生活拮据的状况,为他的传教事业打开了新的大门。但是,身为一名传教士,却接受了一份俗世的工作,这势必会剥脱他很多传教的精力,但马礼逊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传教士的身份,反而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力继续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为中国传播福音做工作。 如果他没有办法留在中国,那么传教事业也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不能因其世俗的工作而否定了马礼逊的传教贡献。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