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千阳》中的主要女性形象
时间:2023-10-08 21:2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要:小说《灿烂千阳》讲述了阿富汗女性在战乱同经历的磨难,描写出书中女性人物的思想逐渐觉醒,最终用自己的行动挣脱禁锢,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过程,反映出作者对阿富汗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女性生存境遇的不断思考。本文就《灿烂千阳》中玛利雅姆的思想迷失、自我意识觉醒和最终为自由而反抗的过程分析阿富汗女性中为自由奋斗的女性形象。85605 毕业论文关键词:《灿烂千阳》;女性;觉醒;反抗 Abstract: The novel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tells about the common experience of Afghan women in the war of the tribulation,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the thought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gradually awakened, and finally they use their own actions to get rid of imprisonment and to pursue freedom and happiness。 It reflects the author's concern for the social reality of Afghanistan and the constant reflection of women's living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emale image of Afghan women who are free to struggle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ariam's lost in thought, self-conscious awakening and rebellion。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Key words: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emale; awakening; resistance 自从“911”事件以来,阿富汗成为了“恐怖袭击”的代名词,人们害怕、恐惧那个国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阿富汗受到的苦难,以及这个国家所拥有的精神品质。担任加州职业医师的卡勒德·胡塞尼出生于阿富汗,在少年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与家人一起逃往美国。但他仍然心系自己的故乡,仍然关心阿富汗人民的生活。他的小说《灿烂千阳》讲述了受到战争摧残和男性不平等对待的阿富汗女性,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并且为了获得自由不断用行动进行反抗的故事,反映出作者对阿富汗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深刻思考。作者想通过《灿烂千阳》这本书,让更多的人对阿富汗女性的真实生活产生更加真切、深刻的了解。本文就《灿烂千阳》中玛利雅姆的思想从迷失到觉醒最终反抗的过程对向往自由并不断作出反抗的阿富汗女性进行分析。 一 女性的迷失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 [1](P309)而玛利雅姆的性格正是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养成的。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玛丽雅姆自出生起就在偏远的泥屋中生活。母亲娜娜因为得不到重视,得不到作为一个母亲的威望,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而渐渐变得歇斯底里。她不断地等待、绝望、说出讽刺的言语,面对生活中的重复以及被局限的区域,娜娜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抱怨,并且向玛丽娅姆灌输自己的“经验之谈”。但是玛利雅姆不想像她的母亲一样,于是两个人的代沟越来越深。“女儿对于母亲来说,既是她的化身,又是另外一个人;母亲对女儿既过分疼爱,又怀有敌意。”[1](P325)面对玛利雅姆对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父亲的崇拜,娜娜总是进行冷嘲热讽,用冷酷无情的语言打击玛利雅姆美好的梦想。例如玛丽雅姆小时候向娜娜提出自己想去上学,娜娜就不屑地讽刺道:“像你这样的女孩去上学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像擦亮一个痰盂。”[2](P19)娜娜还向尚且年少、不能理解社会人情世故的玛丽雅姆灌输一种思想:像她们这样身份低微的女人只需要学会一种本事——忍耐。为了讨人喜欢,她就必须放弃自我。儿童时期的玛丽雅姆,除了每周四与生父扎里勒的相处以外,她无法像同龄女孩子一样穿上漂亮的衣服,没有人宽容地、仁慈地对待她的眼泪和任性,没有人保护着她,消除她的自卑和孤独。而与法苏拉赫毛拉的相处,使她在无聊的日子里得到些许知识的灌输和人生哲理的教导。在平时的生活中,即使有娜娜的陪伴,玛丽娅姆也缺少母爱的正能量的关怀,娜娜只是不断地用言语讽刺她,让她看清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认清现实:童年无法拥有父爱和快乐。面对生活区域的狭窄,玛丽雅姆无法自由地理解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生活,没有别人的鼓励和支持,她缺少了主动和大胆,变得越来越胆怯、自卑。作为一个卑贱的私生女,玛丽娅姆从儿时起就自卑、怯懦,“‘低贱’、‘无知’的自我定位使她毫无主体意识,对一切灾难逆来顺受。”[3]而当15岁的玛丽雅姆突然闯入父亲的宅子,看到眼前的景象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哈拉米”(私生女)是如此的不堪,于是她变得越来越自卑。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