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的诗歌创作以《答案在风中飘》为例
时间:2023-10-08 21:2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作为西方流行音乐三巨头之一,被誉为是美国的民歌之王。他的《答案在风中飘》是美国民谣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将以《答案在风中飘》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为例,结合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战运动”这一大时代背景和此背景下诞生的“垮掉派”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来探究鲍勃诗歌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其诗歌创作的价值。85606 毕业论文关键词:鲍勃·迪伦;诺贝尔文学奖;反战运动;垮掉派;诗性表达 Abstract:Nobel prize winner in 2016, as one of the three giants of western pop music, was known as the king of the folk song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 "blowin 'in the wind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folk music。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works with "blowin 'in the wind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irth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0s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anti war movement "of the era background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at "of the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Bob's poems and poetry creation value。 Key words: Bob Dylan;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nti-war movement; collapse; poetic expression 鲍勃·迪伦被誉为是美国的民歌之王,他是一个平凡的歌手、一个不错的吉他弹奏者、一个优秀的作曲家、一个出众的诗人。[1]鲍勃·迪伦,原本名叫——罗伯特·艾伦·齐默尔曼,于1941年5月24日出生在一个位于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的犹太家庭之中。由于犹太人特有的家庭教育,鲍勃幼时便对音乐有着极大的兴趣。[2](P159-160)在高中时期,鲍勃便加入了一个乐队并参加演出。大学时期的鲍勃出于对马特·狄伦这一西部英雄的崇拜,便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迪伦,并在进入大学后不久选择退学,开始以“鲍勃·迪伦”这个名字来开展自己的音乐生涯,正式走上音乐之路。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鲍勃在音乐界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一旦涉及文学领域却是褒贬不一,许多文学批评家都只将其视为歌手而并没有把他看作诗人。然而事实上,早在2008年鲍勃却以“歌词创作中特有的、非凡的诗歌力量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3]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并且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更于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即便这样,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鲍勃文学方面的论文依旧很少,因此探究鲍勃文学创作很有必要。 鲍勃创作源于民谣,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在保持政治倾向性的同时,融入情感;在不改变民谣本身价值的同时,令其内涵得以扩展。20世纪60年代,随着反战运动兴起,“垮掉派”应运而生,鲍勃·迪伦的诗歌创作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答案在风中飘》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及这一时期的特殊流派“垮掉派”的研究,探析鲍勃的诗歌创作。 一、“创新性”继承 (一)即兴创作 语言或许也是一种天赋,只有那些脆弱却又坚强、敏感却又勇敢的人才能轻易获得。而迪伦恰恰有如此敏感的气质,鲍勃的歌总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却又意味深远的感觉,他以游吟诗人的目光关心着那些普通人的同时,将那些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思想与音乐相融合,使得他所唱的歌曲似乎有着象征主义的那种艰涩与嚎叫。 “垮掉派”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曾指出:“艺术家的目的不在于对字词的选择,而在于使自己的思想自由驰骋于漫无边际的理念的海洋之中。”[4]也就是说,要学会找到适合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诗歌应是即兴思维的产物”。这一创作思想便是“垮掉派”能够对鲍勃创作产生深刻影响的最为根本的原因,也是鲍勃最终挣脱传统民谣并将其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