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苏州与淮安产业结构影响比较分析(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FDI对苏州与淮安产业结构影响比较分析(2)

由于投资环境、经济基础、思想理念等的地区性差异,外商投资不同地区发展区域并 不平衡,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利用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带来的效应上都有很大差距。例如, 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倾斜,是吸收外资的主要地区,而中西部吸收外资 总额都不及东部。 

即使在同一省份,不同城市之间在利用 FDI 上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性。以江苏省为 例,2015 年,作为苏南城市之一的苏州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是 70。19 亿美元,而作为苏北 城市的淮安实际使用金额为 12。09 亿美元。与此同时,苏、淮两地的产业结构发展也不同, 因此造成了 FDI 对于苏、淮两地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通过研究 FDI 对于苏、淮两地产业 结构的影响,可以提出对于两地利用 FDI 的建议,促进两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本文通过对于 FDI 在苏州、淮安两地的规模、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比较,以及 通过对于苏州、淮安产业结构的演变,分析了 FDI 对苏州、淮安产业结构的影响。并以此 为基础,针对两地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如何利用 FDI 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发展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3  FDI 在苏州、淮安投资的发展概况 

3。1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投资根据是否拥有企业经营控制权这一标准,通常被分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商间 接投资。而本文重点描述的外商直接投资(即 FDI),即外商在控制企业经营权的前提下, 利用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进行并购,以此获取长期利润的一 种投资形式。 

3。2  FDI 在苏州的发展概况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而国家在将改革重点由珠三 角转移至长三角时,毗邻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和南通的苏州,紧紧抓住地理位置的优势并把 握住时机,建立了昆山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开发区。这一阶段可以说是苏州利用外资 促进产业结构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工业新区(即如今的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招商引资的发展模式颇具代表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虽然苏州已经具有一定实力规模的 乡镇企业为利用外资打下了一定基础,但由于国内客观环境的因素影响,利用外资发展产 业的进程较为缓慢。但苏州政府利用"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 世界"的思路,积极主动寻求上海投资合作伙伴在昆山开发区建厂,并借此东风,刮起了川、 陕、赣等地来此投资的浪潮。随后苏州政府又将目标扩大到海外,吸引日本 SWANY(苏旺 你株式会社)投资,于 1984 年建立了第一家苏州外资企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虽然苏州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FDI 呈现波动式变化,但总体较八十年代有明显增长。 

二十一世纪, FDI 呈现爆发式增长。苏州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扩大并加强 对开发区的深、广度建设。截至 2015 年末,苏州已有 14 个国家级开发区,包括 9 家经济

技术开发区和 3 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二五”期间,苏州开发区新增的合同外资和时机使 用外资分别为 492。23 亿美元、339。90 亿美元。其中,较为典型的苏州工业园吸引的外资 项目已累计超过 5800 个,实际利用外资 294 亿美元。这些项目中,有 156 个项目是世界五 百强企业投资的,145 个投资过亿的项目,其中投资超过十亿美元的项目有七个。 

这些都为苏州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吸引外资创造 了有利的环境,形成了“外资吸引外资”的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