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许三观》对《许三观卖血记》改编中的叙事转换(2)
时间:2023-11-25 19:3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而在电影中,河正宇饰演的许三观似乎显得更加正面以及高大。首先在外貌上,河正宇帅气的外表就似乎与小说中的底层小老百姓不同,他的形象太过于正派,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正直,显得更加稳重诚实,这与原著中卑琐愚昧的许三观似乎不太相同。他给林芬芳送营养品,送她回家,是出于同情,而不是为了报复许玉兰,更加没有与林芬芳发生不正当的关系。这样的许三观,少了底层人民的世俗,显得更加纯粹化与道德化。另外,在知道一乐不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原著中对许三观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从言行举止到心理状态,都体现出了许三观当时的愤怒、悲哀与无赖。而在电影中,只是通过许三观独自躺着时留下的一行眼泪来体现这种复杂的心理。这样的人物塑造方式,使得电影镜头下的许三观缺少了真实人物的复杂而显得扁平化,缺少鲜活的生命力。 再说另外一个人物许玉兰。在原著中,许玉兰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的一个典型代表。她精明能干,大胆无畏,能够大声的哭泣来倾吐自己的不幸,不介意通过大吵大闹将家里的丑事宣扬出去。原著中将她泼妇骂街式的控诉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地向读者展示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悲哀的同时又忍不住发笑的中国妇女形象。同时,许玉兰又十分能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用许三观发的手套给全家织毛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总之,小说中塑造的人物,是复杂而又真实的。 电影中的许玉兰,由河智苑饰演。从出场开始,电影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清纯美丽的许玉兰,白色的衬衫,高高扎起的辫子,以及擦汗的动作,都体现出许玉兰的美丽及优雅。尤其是一乐打伤了铁匠的儿子,许玉兰盛装打扮向何小勇去要钱的时候,更是将许玉兰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最后的卖肾救子,电影中的许玉兰更像是典型的韩国贤妻良母,而缺少了中国妇女的泼辣。 电影对于人物形象的改编,使得影片中的人物更加符合韩国民众的形象,也使电影更加能够为韩国人所接受,更加能够体现出韩国人民在那个年代的状况。但是,这样的改编也使小说中人物的复杂性得不到体现,从而使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缺少生命的质感以及人世沧桑的厚重。 二 人生的苦难转为家庭的温情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虽然用了不少诙谐幽默的语言,可是读来却并不让人觉得轻松和愉快。作者通过许三观为了能够“活着”而多次去卖血来向读者展示了底层小人物生存的困难,阐释了人的生命的本质,那就是苦难。 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是伴随着许三观一次次卖血来展现的,这在小说的开头就有了一定的暗示。通过许三观和爷爷的对话,以及桂花退婚一事,让许三观及读者了解到“卖血”是小镇人民生活的常态,由此开启了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然而,许三观的第一次卖血并不是由于苦难,而是因为他的四叔说没卖过血的男人都娶不到女人。因为四叔的话,加上对卖血的好奇,许三观第一次踏上了卖血的道路,也由此走上了卖血的苦难人生。在第一次卖血的路上,阿方与根龙向许三观展示了卖血的经验,首先,是要讨好血头,这是卖血的前提,如果得罪了血头,即便你的血再好也是卖不出去的。其次,是要喝上十大碗井水,直到喝得牙根酸痛,腹部饱胀,只能像十月怀胎一样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着。小说用带有诙谐的语言向读者描述出了许三观第一次卖血的过程,可是这诙谐中却又分明展示出了下层人物生存的困难。为了卖血,不仅要抛下自己的尊严去讨好别人,还要忍受痛苦的生理上的折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侧面向我们展示出了这些人物命运的苦难——为了活着,只能用生命去维系生活。通过第一次卖血,许三观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终于知道了什么叫“血汗钱”。许三观说,“我今天算是知道什么叫血汗钱了,我在工厂里挣的是汗钱。今天挣的是血钱,这血钱我不能随便花掉,我得花在大事情上面。”[1](p16)这件大事情,对于当时的许三观来说,就是娶妻生子。用卖血换来的钱,许三观娶到了“油条西施”许玉兰,随后生下了三个儿子,许一乐、许二乐、许三乐。从儿子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许三观对快乐人生的追求。然而,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迎接许三观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苦难。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