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立《栖香阁词》中的楼阁意象(3)
时间:2023-12-06 22:0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表面上看顾贞立因觅得梅花水仙草兰三种植物,清气溢满闺阁而赋词一首,实际上似乎能从中窥见其生活状态。词中洋溢着对这三种花的欣赏与赞美,那是生于严寒,不与群芳争辉的孤高淡然,也是作者此刻心境的呈现。“那更玉笛惊吹,琼楼赋罢,独自临风立”似乎能让人看见一个少女手持玉笛不敢吹,怕惊扰了这静谧的夜,独自一人临风而立于楼上那清冷孤傲的背影。固然整首词的基调略显清冷,正应了那句“醉浅愁深时节”,但一句“栖香阁静”,却透露出岁月静好的意味。这正是少女时期的顾贞立,带着淡淡清冷和明媚,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总之,年少时的顾贞立是一个简单但典型的少女,优渥的家境、无忧的童年使得她在词中流露出无聊慵懒的状态;开明的家风,良好的教养让她拥有一般古代女性所缺少的开阔的视野和心境,因此尽管有时免不了会有“恐秋光老去,难留潇洒”这种伤春悲秋的情怀,但并不是悲凉的,更有甚者,她的笔下会多了一股感叹兴衰的时代感,“物是人非”这种韵味在她之后的词作中体现的越发明显。 二 寻觅旧妆楼,不曾弃潇洒 要说顾贞立主要的创作成就应当形成于她出嫁后那段时期,十六岁出嫁于门当户对的同邑侯晋,二十岁时明王朝覆亡,家与国的转变对顾贞立来说都是重要的转折点,可想而知,那时候的她不管是见识还是思想都要比以往开阔的多。一方面从足不出户的闺阁跳入另一个婚姻的牢笼,另一方面见到了战乱时百姓的流离失所,激发了她的家国情怀,使得她的文字也从清新明媚迈向了另一种风格。 作为女子,总免不了被儿女私情所困,出嫁后的顾贞立也有着不少抒发离愁别恨、聚散总难期的诗词,尽管这个时候的她对爱情还有着向往,但也禁不住相思苦。而雕栏玉砌的画阁同样出现的比较频繁,一种徘徊在回忆里,一种则展现在现实中。 三月初十日,犹忆去年时。浓香画阁微雨,花里识冰姿。一种柔情侠骨,真解个中冷暖,一笑素心期。消释频年恨,还惊两鬓丝。 多闲阻,难相会,易相离。况兼愁病,只赤妆台未可随。今已缘悭若是。向后不知何似。聚散总难期。笺短言不尽,神与暮云驰。(水调歌头 寄纤月阁)[1](P3800)文献综述 首句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又是一年三月初十,犹记得去年的画阁熏香撩人、微雨沾湿楼前花,使花如同蒙上了冰霜,依旧是熟悉的清冷基调,但不同的是往后却平添了许多“恨”,似乎去年的她仍拥有着侠骨柔情,那冷暖自知,能够一笑泯恩仇的心态已耐不住岁月的流逝、两鬓白发带来的触目惊心。为何会如此?那是因为离乡的险阻带来的羁旅之愁、与恋人的“难相会、易相离”、再加上一路颠簸的病痛等等,一系列的孤独感受让作者竟不知今后该何去何从。叹一句“聚散总难期”,这时候的顾贞立终于懂得了“愁”从何而来,体会到了这难以排遣苦闷的无力感。于是登楼所思所感中有了更多有形的、可感的愁苦。 一痕新月挂疏桐。人倚画楼东。悲怀独自,黯然无语,目断归鸿。 数声嘹亮楼头泣,清露滴芳丛。罗衣渐湿,香衾乍冷,不耐秋风。(前调) [1](P3766) 曾经夜半难免时也喜欢倚楼怀想,而如今人倚在画楼东,看着归雁又联想到自己,内心是悲切黯然的,个中原因只有自己知晓了。此外还有: 细雨斜风,却又早、重阳时节。登高去、小楼凝望,楚天空阔。秋水伊人家万里,白云亲舍山重叠。是谁啼、红泪溅霜林,枫如血。 填不满,穷愁穴。补不尽,离愁缺。溯庭阶胜事,依然陈迹。黄菊有花羞插鬓,素心欲转怜匪石。有孤鸿、和月伴卿卿,成三绝。(满江红 重九日) [1](P3789)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