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意识(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苦难意识(3)

    在苦难面前,有时候人可以改变苦难,然而有时候人并不能,像死亡和难以到达的爱情。作者对这些的描写虽然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但是仍保持理性和节制。《草房子》中的幼小的桑桑被确认有了不治之症,但是他愈发珍惜他美好的生活和大自然的一切,他发现温暖的春风吹拂过杨柳,城市也变得愈发的美丽。蒋一轮和爱人彼此错过之后,只能在田埂之上坐着,想着,吹着笛子,人和现实世界都是无可奈何的。《红瓦黑瓦》中林冰写的信,始终也没有被拆封,还是回到了自己手中,他能做的只有 “木然地站在风里”,接着把信丢到河里,看着它“随着流水,一闪一闪地去了”。小说最后,他卷起行李,背上东西,独自无声的走进了肃杀的白杨树林。这样似乎传达了这样一种意念:有些事如流水般逝去,但生活还要继续,人总要往前走。

    总之,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创作中,人和风景的描写相呼相应,它们无一不给苦难铺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文学价值,更有特别的美学价值。

二 人物形象塑造中苦难意识的呈现

    曹文轩细腻的从人物身体、心理、情感到人格、精神进行刻画。他认为儿童创作需要有沉重和崇高,他的创作渗透了他深深的忧虑以及沉重的使命感。我们从以下几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来窥探曹文轩人物塑造对“苦难”意识的呈现。

    《草房子》中的主人公都遭受了许多“苦难”,生活给了他们巨大的考验和洗礼,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生活的磨难下顽强长大。小说的开头就写到陆鹤的秃头一直被同学们嘲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秃头成了他的心结,这使他幼小的心灵收到了巨大的伤害。而与陆鹤相比,杜小康的家庭变故对他的影响更加大,这让他的成长也变得尤为艰辛。杜小康因为优越的家庭条件而在学校“鹤立鸡群”,这使得他变得自负、高傲和倔强。突然的家道中落使他失去了富裕的环境,也没了往日的尊严。他在心灵受到巨大落差的同时,还肩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主人公桑桑脖子上的肿块改变了他小学最后一年的生活。他的家人游走在各大医院时脸上露出无奈沉重的表情仿佛让这个小男生明白了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了。除了这些人,还有失去双亲的纸月和背井离乡的细马,他们都被这些沉重的现实给打压,在这些苦难之下,作者向人们呈现了孩子们历经磨难后的蜕变。

    曹文轩使这些人表现出坚韧不拔、倔强的性格。他们仍与生活斗争,努力使内心变得强大起来。一向介意别人取笑他秃头的陆鹤却在学校参加汇操的那天将帽子取下。他这个举动使得学校没有了荣誉,他这样的做法换来了别人的指责和排斥,他明白了这种反抗毫无意义。最后他学校汇演的机会通过努力为学校获得了荣誉,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文献综述

    杜小康在家道中落后开始放鸭,这几个月使他遭受了人生从未有过的恐惧、孤独和绝望。他仿佛是“一个远远大于桑桑的孩子”,他放下了自己的高傲,在小学门口摆起了摊。 曾经无比骄傲的他脸上再没有一丝自豪的神色。

    得病后的桑桑不在像从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了,他得到了别人的关怀和鼓励,自己也用平静、美好的目光看向前方。他学会了关爱别人,“对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善良”。他还兑现了和妹妹开的玩笑,把妹妹背上了那高高的围墙。小说结尾,桑桑逃过了死亡的魔爪,一个老郎中告诉他那不过是个鼠疮。在这场命运的玩笑中桑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学会了勇敢地面对苦难,他的心灵成长了。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