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山东辱母案为例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山东辱母案为例

摘要:法律维护着社会的稳定,标明整个社会的底线,以国家强制力确保正义的存在。但由于人民群众学法用法意识不强,我国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完善等因素导致在越来越多的个案中出现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现象。因此,通过研究冲突的集中体现,思考冲突的意义,通过制定良法、增强普法宣传、优化司法机关作为的途径,实现可期待的冲突解决方式。92112

毕业论文关键词:法律与道德,冲突,司法实践,法治社会,解决方式

Abstract: the law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marking the bottom line of the whole society, with the national force to ensure the existence of justice。 However, due to th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use of law is not strong, China's legal system to be perfect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more and more cases of legal and moral conflict。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observe the embodiment of the conflict, thinking abou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flic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law, 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optimization as a way of judicial organs, the conflict can expect solutions。源G于J优L尔V论N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Key words: Law and morality, conflict, judicial practice, rule of law, solution

目  录

引言 3

一、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3

(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

(二)冲突的集中体现 4

二、冲突的成因 5

(一)学法用法意识不强 5

(二)法律体系有待健全完善 6

三、冲突的意义 7

(一)理论研究意义 7

(二)现实实践意义 8

四、解决冲突可期待的方式 9

(一)制定良法,维持冲突的合理限度 9

(二)增强普法宣传,强化人民法律意识 10

(三)优化司法机关作为,积累冲突解决经验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引言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一论断,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要“善治”,必是“良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依法治国的要求意味着,法必是“良法”,但“良法”作为前提,是否能保证达到“善治”的目标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在各家媒体各种媒介中看到许多社会新闻,都是法律制裁了符合道德的做法,虽然民间对这类新闻有所反应,但毕竟案件情节并不是很能激起民愤,加之案件影响不大,同类新闻又越来越多,所以也就都渐渐习惯了。其实,在法制观念逐渐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法律标志着“底线规则”,而道德却经常被人调侃为“制高点”,所以在具体案例中,依法判决却与道德伦理不符的现象屡屡发生却影响不大,也是因为大家都逐渐体会到了法律作为“底线”的作用与意义。我国法律制定过程严谨,可以说取自民意,代表民意,虽然有时候少部分人觉得不公,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法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公平公正的。法律与道德虽然有冲突,但却不能有胜败:法律赢了道德代表专治,不为良法;道德胜了法律,法律尊严荡然无存,权威地位不保,有名无实。从长久的过去,道德就是法律,到如今法律从道德中分离出来,自成体系,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早已不是简单的从属或者对立关系,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法律与道德在司法实践中对同一个行为评价结果不同的情形。这种情形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民群众与社会舆论由于法律判决与道德审判结果的差异而对司法体系甚至国家法律产生一定的怀疑或是抗拒心理。显然,这种冲突案例的不断增加会给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带来很大阻碍,因而寻求冲突的解决办法成为近年来学界苦苦思索的难题。对于这个难题,由于现实情况的限制,理论研究多于实践,通过近年来的一些社会反映强烈的案例,可以不断找寻在不远的将来可实现的,可期待的解决办法。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