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风筝误》的喜剧效果(2)
时间:2023-12-19 22:4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些市井小人物不仅名字取得有趣贴切,语言也可笑。如第十七出《媒争》媒婆“张铁脚”嘲讽媒婆“李钻天”东钻西刺地抢生意,“骗财真绝伦,有胸没方寸”;“李钻天”反嘲笑对方“捕风捉影”,夺人主顾,“贱奴充作尊,破罐冒为整”。两位媒婆互相指责对方的那一段用了许多俚语,非常贴近市井小人物的用语习惯和形象,更能让读者理解并为媒婆的无知粗俗而笑。 除此以外,李渔还认为词采方面要“重机趣”,如第二出“贺岁”开头写本文主角韩世勋时的自我介绍就很有意思,韩世勋的自白无疑是夸张的,这种夸张加剧了语言的喜剧性。从他的自我评价中可以看出韩世勋自比张绪,自负才学,而且对另一半要求很高。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戚施对韩世勋的评价更是生动有趣,他认为韩生是个“四方鸭蛋”,老大不合时宜,见了妇人总是“装腔作势”。这一段评价语句押韵,富有节奏和韵律感,朗朗上口,同时又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一句话也鲜明地刻画出戚施的不学无术和他的纨绔形象。 第十一出爱娟捡到风筝后,听说妹妹之前捡到了戚公子的风筝,便急切地说了句“他那一个是七公子的,我这一个自然是八公子的了。”又觉得那个放风筝的男子一定是一个风流知趣郎,同时惋惜风筝掉在了妹妹那儿,要是风筝先落在自己这,自己一定会用金簪玉扣来酬谢,而不是像妹妹一样用一首吃不得用不得的歪诗来回报,让人好笑之余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爱娟的庸俗和不学无知。 机趣的体现形式还可以是讽刺和幽默。讽刺是对丑的、滑稽的贬斥和否定,比如爱娟就是丑的,粗鄙的,在《惊丑》中一见面就搂住韩生,急切表白。作为一个女子冒充妹妹约会男子,还如此急色,如此不矜持,而且韩生让其和诗一首时,居然和了一首千家诗,可见爱娟不仅无貌,还是个草包,缺乏良好品质。相信读者看到这里时,都会讽刺地一笑。也正是因为爱娟和戚家公子的这种性格缺陷,才会显得滑稽可笑。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幽默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幽默也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却又不像讽刺那么辛辣。可能语言本身并不幽默,但当相应的语言碰到具体的语境,二者相结合时我们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喜剧效果,才能产生笑。第三出詹烈侯在两妾相争时无可奈何地说“他又推来,你又推去,我只当在这里打秋千。”[1]这句话本身可能并不幽默,但是当我们将这句话和堂堂詹烈侯被两位夫人推来推去的情况结合在一起时,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喜剧效果。 李渔擅长运用科诨,他曾在《闲情偶寄》中提到:“插科打诨的设计,只是为了引人发笑。如果要说一些人们都知道的口头俗语或者典故,就说半句留半句,剩下的让人们自己去想。”[2](p102)他往往将典故拆开或者添一字、减一字使用,使得语言既有深意,又轻快有趣。[6]如第九出“有意班门弄斧柯,不比那弹琴偶遇子期过。”[1]借班门弄斧和伯牙子期这两个典故说明第二次风筝线断落入詹家是有意而非无心的。又如第十三出“月当七夕偏迟上,牛女多从暗里逢”[1],则是巧借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委婉暗示半夜时分韩生即将与小姐私会。又比如在《诧美》一出中淑娟母亲质疑女儿偷偷约会韩生,淑娟叫屈时说:“怎么,我几时把人约黄昏后”[1]也巧用了典故,反而比不用典故平平无奇地诉说来得更为生动。淑娟被冤枉私会时哀叹道:“为甚的擅开含血喷人口”[1]这句话则是巧用成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淑娟的冤枉和委屈。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