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风筝误》的喜剧效果(4)
时间:2023-12-19 22:48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从上文刚成婚时,韩生一进门来态度就很不耐,拜堂饮酒时也表现的勉勉强强,最后对新婚妻子视而不见,到下文见到妻子惊为天人,方知错认,喜上眉梢,负荆请罪,甚至主动下全礼给妻子赔罪。这一系列的转折让人目不暇接,他前后截然相反的动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冲突,由对婚姻的推拒转变为对妻子的惊喜,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形成了相应的喜剧效果。这些前后不一、不协调的动作,在那些根据正常规律进行判断的人眼中,就会产生笑。 三 误会和巧合的运用 “好事从来由错误。”[1]在《风筝误》中作者通过各种误会和巧合来推动情节发展,将笑料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来,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增强喜剧效果。 首先,詹烈侯在出征前,梅柳二妾正好发生了矛盾,于是促使詹烈侯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两位夫人的院子间竖起一道高墙。这是一个巧合。 清明节,戚施想要放风筝,让下人请韩世勋在风筝上作一幅画。此时,韩世勋诗兴大发,正好手头也没有颜料,就将刚吟的诗续上两句,写了上去。巧的是恰好落入了淑娟的院子,这时淑娟正向柳氏索个题,限个韵,柳氏便让淑娟和诗一首,题在风筝上,借他题目,抒我襟怀,这又是一巧。文献综述 韩世勋见了诗,觉得里面仿佛有“颠鸾倒凤”的意象,以为小姐对他有意,这便是误会。这个误会促使韩生对淑娟更添爱慕,假借戚施的名义作了首诗表示思慕之意,但风筝偏偏落入了爱娟的院子,被她拾了去,爱娟乳母猜测放风筝的人是为二小姐来的,于是给爱娟出了个主意,让她借淑娟名义约书生夜间相会,私会时,爱娟言谈举止极其粗俗,露出了马脚。韩生借着乳母带来的烛光在黑暗中看清了爱娟的丑貌,竟直接被吓跑了,这就是《惊丑》。它是借助多种巧合来制造误会,又用误会来构建喜剧的。但在《惊丑》后,误会并没有解除,反而造成了更大的误会:韩生把爱娟当成了淑娟,而爱娟又把韩生错认为戚公子。这一系列的阴差阳错引发了之后的“婚闹” 、“诧美”等一系列闹剧。 李渔曾经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提出了“密针线”这一观点,他认为“剪碎易,凑成难”,缝合的技巧在于针线是否紧密,一个地方有所疏漏,那么整篇文章的破绽就全露出来了[2](P29)。在《风筝误》中这些巧合和误会仿佛缝衣的针线一般衔接紧密,自然流畅,一环扣着一环,使情节跌宕起伏。 在《惊丑》中,韩生因为见到爱娟的丑貌吃了一个惊吓,认为选妻还是要依据求配的“三不可”原则,要以目击为主。随后进京赴试,中了状元,偏偏巧的是他被派往西川边城,正好来到詹烈侯统领的军队中。詹侯爷见韩生年少有为想要将淑娟许配给他,但韩生误以为是私会的丑妇,拒绝了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