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的原真性研究
时间:2024-01-03 22: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摘 要:淮海戏在2007年3月,成为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苏政发[2007]28号),2008年6月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淮安市仅有的两项“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它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传统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正是淮海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贡献,也是淮海戏“原真性”的体现。本文试从地域性、草根性、程式化等方面来研究淮海戏的原真性。92553 毕业论文关键词:淮海戏;原真性;地域性;草根性;程式化 Abstract: Huaihai Opera became the fir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Jiangsu province on March 2007 and it was listed in the second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 June 2008。,which shows that Huaihai Opera is Huaian’s great treasure。 As it is a local knowledge, Huaihai Opera is extremely different from other theatricals。 However, these differences do make contributions to human cultural persity and it reveals the authenticity of Huaihai Opera。 This essay tries to analyze the authenticity of Huaihai Opera by studying its regions, grass-roots and stylization and so on。 Key words: Huaihai Opera; authenticity; regions;grass-roots;stylization 淮海戏是江苏省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吴集镇的“拉魂腔”,因以板三弦伴奏,又称“三刮调”。它流行于江苏淮阴地区、连云港市及盐城、徐州、扬州地区的部分乡镇和皖北一带。淮海戏的原真性在于它的地域性和独特性。其地域性特征赋予了它区别于其他舞台表演艺术的前提,而其独特性是指它贡献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性。这一点具体表现在淮海戏演出内容的草根性和演出形式的程式化中。并且,淮海戏“演进中的原真性”有其自身的机遇和挑战。 一、淮海戏的原真性与地域文化语境的关系 (一)地理条件 淮海戏盛行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及盐城市北部的部分县区,这一带历史上俗称淮(淮安)海(连云港)地区。淮安曾是盐运要冲、漕运枢纽,贮有江南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称。连云港拥有江苏大面积滨海湿地、海洋滩涂,境内通榆运河、生态渔业发达,自古就享有“鱼米之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对于孕育这一代的戏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贯穿淮海地区的大运河除了是一条交通运输的人工之河,更加是一条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人文之河,它对中国艺术的生成和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正是在这种交流和融合中,促进了淮海地区戏曲活动的繁荣。[1]正如《续纂山阳县志》所记载的:“靳辅(兵部尚书兼督察御史)沿南河……会议群痒尊经阁,演剧《鸣凤记》,二伶唱‘轰轰烈烈做一场一。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载:“桑园演戏,以高宗南巡时为最盛,而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2] (二)文化习俗源F于K优B尔C论V文N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淮海地区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在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将军崖的原始岩画中,有着很多“执干戚舞”的场面和“巫"的形象。而中国最早的戏曲脸谱原型就见于在画中并排着的十几座人像。这是被人类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完整、最古老的中国原始岩画遗迹。涟水县出土的西汉铜质戏俑,挽臂作舞的造型十分生动形象。海州桃花涧出土的汉画像石中“铺首衔环”的图案,被认为是傩舞中方相氏面具的形象。[3]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