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留学生的《西游记》人物形象教学(3)
时间:2024-01-08 22:1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⑵1978年,日本电视台拍摄了电视剧《西游记》,轰动日本影视界。剧中唐僧仍然是由女演员(夏目雅子)来扮演的,并且反响热烈。日本留学生认为夏目雅子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文弱圣洁的僧侣形象,同时普遍认为只有美丽的女子才能体现出三藏法师的圣洁。由于日本留学生这种美化意识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甚至直到现在,当问起他们对唐僧的印象时,大部分人还是会首先回忆起“夏目雅子”所扮演的的银幕形象。 ⑶从中国佛教的传统看,这显然是离经叛道的。然而,另一方面,日本僧人不忌荤腥,允许婚配,他们所遵从的森规戒律显然与中国的不同了,那么唐僧形象从男和尚变成女和尚似乎也未尝不可。 (二)孙悟空 ⒈日本留学生对孙悟空形象的认知:喜欢挑战比自己强大的人 ⒉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 日本留学生受手冢治虫《龙珠》的深刻影响,认为孙悟空的形象就是漫画中的样子。在漫画中,孙悟空是战斗民族赛亚人的后裔,追求武学,不断挑战比自己强大的人,最后成为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英雄。 (三)猪八戒 ⒈日本留学生对猪八戒形象的认知:猪八戒是野猪,嘴巴处长有獠牙, 看起来很凶残并且言行粗鲁。 ⒉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 中国古典文学,在传入日本以后,首先都是被刻制成“和刻本”(指日本翻刻的汉籍)的。当这些“和刻本”发行一段时间后,便会在该“和刻本”的内容上配上浮世绘的插画,并且制作成“绘本和刻本”。1758 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西田维则(笔名国木山人)开始着手将 《西游记》(百回本)译成日文。为了满足不谙汉字的妇孺的阅读需求,随后又出现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绘图本的《绘本西游记》。【5】然而,由于翻译者自身能力的局限,原著中重要的几处信息从一开始就错译了。日本翻译者错将猪八戒译成了野山猪,日本留学生接受了这个概念以后就很难纠正过来。这是一个典型的望文生义的错误,之所以会望文生义,是因为汉语中的“猪”(家猪)在日语里应该对应为“豚”。而日语中“猪”,特指的是野猪。 (四)沙僧 ⒈日本留学生对沙僧形象的认知:沙僧是“河童” ⒉形成这种认知的原因:论文网 与猪八戒一样,在绘本和刻本中,因为译者错译,沙僧的形象被歪曲得更厉害。原著中沙僧最初出现的场景是他在流沙河兴风作浪,为害一方,专吃过路人,搞得人心惶惶。但是江户时代的日本翻译者把“流沙河”误解为是一条名为流沙的河。由于在日本确实有一条名叫流砂的河存在,而传说那条河里住着妖怪,沙和尚就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了日本自古就有的住在河里,喜欢吃黄瓜的妖怪--“河童”。根据民俗学者石川纯一郎的研究资料,河童传说分布极广,依据各地方言的不同,河童的称谓也不同。共通点是“居住在河川的孩子”所以叫做河童(KAPPA)。【6】由于沙僧和河童具有共通之处,日本人先知河童,后晓沙僧,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就理所当然把沙僧等同为河童了。 四、《西游记》人物形象的教学 根据上文日本留学生对《西游记》人物形象的认知,可以看出他们对《西游记》还是有了解的,但是他们的认知是基于改编后的《西游记》,与中国的主流认知是有出入的。留学生既然已经来到中国,就应该跟他们介绍中国人是如何解读《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的,由于现在市面上的对外汉语教材没有涉及这一方面,而这恰恰也是学习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将对日本留学生的《西游记》人物形象教学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