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到“集体无意识”浅谈文学创作心理研究要素的发展变化(2)
时间:2018-07-23 20:0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按照传统美学对于作家创作心理的研究看,作家的创作不仅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个体内部因素的影响。圣伯夫则特别强调了泰纳所忽视的一个因素,即作家的个性。个体内部因素具有某些先天性特征,但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因为主体接受度和选择性不同,使得不同的人往往具有着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但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固然看到了外部因素对于意识的结果性改变或是影响,但是未能深入探讨表象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在我国,早期对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意识领域进行的,在朱光潜、鲁枢元的著作中都有体现。 二、从弗洛伊德到荣格的发现和突破 随着精神分析学派兴起,不仅对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洗礼,也对文学研究——包括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们认为,构成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不是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意识成分,而是隐藏在意识背后、不同于意识的成分——弗洛伊德把它命名为“潜意识”。 弗洛伊德在其代表作《梦的解析》一书中用大量的笔墨去揭示梦的背后所隐藏的潜意识。他说:“潜意识是真正的精神现实;我们对于它的内在实质之不理解,就正如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同样不能理解一样;通过意识资料去表现潜意识之不完备,就正如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去与外部世界交流之不完备一样。” 在他看来,仅仅通过意识,是不能完全感知世界的。不仅如此,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背后的潜意识才是构成其心灵作用的基础。他之所以用大量的人生经历去探讨梦的内容背后所揭示的深层心理,就是因为在他看来梦是通往个人潜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责任编辑:qin) |